如图13所示,阴极射线管(A为其阴极)放在蹄形磁铁的N、S两极间,射线管的A端应接在直流高压电源的________极,此时,荧光屏上的电子束运动轨迹________偏转(选填“向上”、“向下”或“不”).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物理(第二轮) 题型:038
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资源,不仅直接包括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而且包括像所有矿物燃料能、水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等间接的太阳能资源,还应包括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下来的能量即生物能,严格地说,除了地热能和原子核能以外,地球上所有其他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这也称为“广义太阳能”,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
①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式;
②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出多少能量?(mp=1.0073u,mα=4.0015u,me=0.00055u)
(2)太阳能的光电直接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如图是测定光电流的电路简图,光电管加正向电压(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的电压)
①在图上标出电源正、负极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②入射光应照射在________极上;
③若电流表读数是10μA,则每秒钟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多少个?
(3)当太阳光进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臭氧在紫外波长200nm~300nm的谱段有强吸收带,在300nm~400nm有弱吸收带,在440nm~740nm有可见光区吸收带,所以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请回答
①紫外线产生的微观机理是
[ ]
A.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
B.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而产生的
C.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而产生的
D.原子核受激发后而产生的
②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为E1=-13.6eV,当它从n=2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多少?(h=6.63×10-34J·s)
(4)研究表明:波长在315~400nm之间的紫外线是地表生物所必需的,它可以促进人体的胆固醇类转化为维生素D,请回答:
①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
[ ]
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B.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
[ ]
③下列哪些食物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
[ ]
(5)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照射到地面上,通过一定的装置可观察到太阳光谱,如图所示是一简易装置,将一加满清水的碗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将平面镜斜放入水中,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经水面折射再经水中平面镜反射,最后由水面折射回空气射到室内的白墙上,此时可观察到太阳光谱,请论述光谱线的排列方式和光谱线两侧可见光的颜色.
(6)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写出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修3—5)
⑴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E.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和原子的核电荷数。
(2)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阴极,K为阳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eV的光照射阴极A,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eV
B.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
C. 若用光子能量为12eV的光照射阴极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
D. 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A,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
⑶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 )
A、△n=1,13.22 eV <E<13.32 eV
B、△n=2,13.22 eV <E<13.32 eV
C、△n=1,12.75 eV <E<13.06 eV
D、△n=2,12.75 eV <E<13.06 eV
⑷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m,原子的质量为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差为ΔE,试求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