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物体的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 物体所受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物体所受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一部分从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一部分充当重力,所以重力只是引力的一个分力,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球,物体的重力受力物体是该物体,两者不是同一个力,B错误;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形变而产生的,C正确;物体所受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中提道: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他给予伽利略这么高的评价的原因是(

A. 揭示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有关运动的观念

B. 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 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统一宇宙的运动

D. 揭示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物块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8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 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C. 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D. 4s~6s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 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 。最后该同学作出F-x曲线,得到了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丹皮尔在《科学史》中说:他在没有用数学证明这个定理以前,从来没有料到有这样美妙的结果,但一经证明这个精妙的定理以后,宇宙的全部机制便立刻展开在他眼前。……把数学分析绝对准确地应用于实际的天文问题,现在己经完全在他能力之内了。材料中的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B、C是在赤道平面内的两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地球同步卫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卫星B的线速度

B卫星B的角速度小于卫星C的角速度

C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周期大于卫星C的周期

D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卫星C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7°,传送带以12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若传送带AB的长度为24m,g取10m/s2,则小物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

A15s B25s C35s D0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物体接触未连接,如图8中O点,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向左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如图8中B点,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右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距B点为3x0,C点是物体向右运动过程中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的位置,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撤去F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μmgx0

B撤去F后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

C物体从B→C,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D撤去F后,物体向右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以上选项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