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 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t=4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 在相遇前,t=4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在相遇前,甲、乙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m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 (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在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t(s) | 0.0 | 0.2 | 0.4 | … | 1.2 | 1.4 | 1.6 | … |
V(m/s) | 0.0 | 1.0 | 2.0 | … | 6.0 | 5.5 | 4.5 | … |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
(3)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位移大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B.B质点最初4 s做加速运动,后4 s做减速运动
C.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
D.A、B两质点在4 s末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放在长直水平面上,用水平细线紧绕在半径为R=0.2 m、质量为M=1 kg的薄壁圆筒上。t=0时刻,圆筒在电动机带动下由静止开始绕竖直中心轴转动,小物块的v—t图象如图乙,物块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则( )
A.圆筒转动的角速度满足ω= 5t
B.细线的拉力大小为2 N
C.细线拉力的瞬时功率满足P= 4t
D.在0∽ 2 s内,电动机做的功为8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的关系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带电的物体A与带正电的物体B接触后也带电,原因是( )
A. B有部分质子转移到A上 B. A有部分质子转移到B上
C. A有部分电子转移到B上 D. A, B均失去了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将弹簧压缩至C处,释放后物块与弹簧分离后通过P处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停在水平面上某点B。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 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 ,动摩擦因数μ= (用测量的量表示)。
(3)改变弹簧压缩位置,释放木块进行多次测量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图象法即通过画出较合理的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你认为应该建立的坐标系为:纵坐标用物理量 ,横坐标用物理量 。
(4)若已经测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只需再测出另一物理量即可测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写出其物理量及其符号 ,写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甲自发传递热量给物体乙,说明甲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内能大
B. 温度相等的两个物体接触,它们各自的内能不变且内能也相等
C. 若冰熔化成水时温度不变且质量也不变,则内能是增加的
D. 每个分子的内能等于它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