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1)为了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实验室已经准备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导线、铁架台、重锤、夹子、纸带,请问还需要哪些器材,请从下列器材中选取AD(填序号)
A、220v交流电源            B、低压交流电源
C、天平                     D、毫米刻度尺
(2)在接通电源、释放纸带前,某同学开始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已知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打点计时器竖直放置,请指出图中的不合理之处(至少两点)
①重锤未紧靠打点计时器
②释放时手应该抓住纸带的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3)该同学在改正错误之后,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完成表格,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已用天平称量得到重锤的质量为0.3kg)

OABCDE
x/cm0.002.555.318.5512.1016.11
v/m•s-1-1.331.491.701.89-
Ek/J-0.2640.3330.4320.536-
Ep/J--0.075-0.157-0.251-0.356-
E/J-0.1890.1760.1810.180-
(4)另一个同学看到这个纸带,说还可以通过作图法来分析处理数据,各测量点到第一点的距离用h表示,对应的速度用v表示,以$\frac{v^2}{2}$为纵坐标,以gh为横坐标,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绘出$\frac{v^2}{2}$-gh的图象应该为A
A、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斜率等于1
B、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斜率略小于1
C、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斜率等于1
D、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斜率略小于1.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
(2)根据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确定不正确的操作步骤.
(3)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B点的动能,结合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从而得出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 得出$\frac{{v}^{2}}{2}-gh$的关系式,从而确定正确的图线.

解答 解:(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实验中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两端都有质量,可以约去,所以不需要天平.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点迹间的距离,从而得出下降的高度以及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故选:AD.
(2)实验中的不合理地方:)①重锤未紧靠打点计时器;
②释放时手应该抓住纸带的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3)B点的瞬时速度为:${v}_{B}=\frac{{x}_{AC}}{2T}=\frac{(8.55-2.60)×1{0}^{-2}}{0.04}m/s=1.49m/s$,
动能为:${E}_{k}=\frac{1}{2}m{{v}_{B}}^{2}=\frac{1}{2}×0.3×1.4{9}^{2}≈0.333J$,
势能为:Ep=-mgh=-0.3×9.8×0.0535J=-0.157J,
则机械能为:E=0.333-0.157J=0.176J.
(4)根据mgh=$\frac{1}{2}m{v}^{2}$知,$\frac{{v}^{2}}{2}=gh$,可知$\frac{{v}^{2}}{2}-gh$图线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1.故选:A.
故答案为:(1)AD;(2)①重锤未紧靠打点计时器;②释放时手应该抓住纸带的上端并使纸带竖直;(3)1.49,0.333,-0.157,0.176;(4)A.

点评 通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考查学生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将单匝正方形线圈ABCD的一半放入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让它以边界OO′为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在AB、CD边的中点用电枢将电流输送给小灯泡,灯泡电阻为3R;线圈边长L,总电阻r=12R,不计P、Q按触电阻及导线电阻,求:
(1)理想电压表的读数
(2)从图示位置开始,在线圈转动90°的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多少?
(3)从图示位置开始,在线圈转动圈90°的过程中灯泡上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4)从图示位置开始,在线圈转动圈180°的过程中,通过灯泡的产生的电荷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
(1)中是以及两个弹力的方向.
(2)中是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3)中是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东亚度假山庄”位于台州黄岩区最西部的大寺基林场,它以独特的欧洲风情小镇建筑(如图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某一游客在一游泳池边游玩时,发现池水非常清澈,游泳池侧壁的水下磁砖和水上侧壁的磁砖一样清晰,就想拍一张游泳池侧壁的照片,发现画面中有周围房屋的倒影,水下侧壁的磁砖不清晰,该游客在相机镜头前安装了一个薄片并旋转了几下后,水下侧壁的磁砖变得非常清晰,此后又发现水面以下的磁砖比水面以上的短(如图乙),已知磁砖的规格是统一的,以上现象主要涉及到的原理有(  )
A.光的折射B.光的全反射C.光的干涉D.光的偏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质谱仪可以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质谱仪的结构如图1所示.有机物的气体分子从样品室注入“离子化”室,在高能电子作用下,样品气体分子离子化或碎裂成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得到C2H6+、C2H2+、CH4+等).若离子化后的离子均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e,初速度为零,此后经过高压电源区、圆形磁场室,真空管,最后在记录仪上得到离子,通过处理就可以得到离子质荷比($\frac{m}{e}$),进而推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已知高压电源的电压为U,圆形磁场区的半径为R,真空管与水平面夹角为θ,离子进入磁场室时速度方向指向圆心.求:

(1)请说明高压电源A端应接“正极”还是“负极”,磁场室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还是“垂直纸面向外”;
(2)C2H6+和C2H2+离子同时进入磁场室后,出现了轨迹Ⅰ和Ⅱ,试判定它们各自对应的轨迹,并说明原因;
(3)若磁感应强度为B时,记录仪接收到一个明显信号,求与该信号对应的离子质荷比($\frac{m}{e}$);
(4)调节磁场室磁场的大小,在记录仪上可得到不同的离子.设离子的质荷比为β,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为研究方便可作B-β关系图线.当磁感应强度调至B0时,记录仪上得到的是H+,若H+的质荷比为β0,其B-β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请作出记录仪上得到了CH4+时的B-β的关系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其左上方固定一根与磁铁垂直的长直导线,当导线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电流时(  )
A.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且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且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若将导线移至磁铁中点的正上方,电流反向,磁铁对桌面的压力会减小
D.若将导线移至磁铁中点的正上方,磁铁不受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王聪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多用电表,图甲为电表的电路原理图.已知选用的电流表内阻Rg=10Ω、满偏电流Ig=10mA,当选择开关接3时为量程250V的电压表.该多用电表表盘如图乙所示,下排刻度均匀,C为上排刻度线的中间刻度,由于粗心上排刻度线对应数值没有标出.

(1)若指针指在图乙所示位置,选择开关接1时其读数为6.9mA;选择开关接3时其读数为173V.
(2)为了测该多用电表欧姆挡的电阻和表内电源的电动势,刘聪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电阻箱,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选择开关接2,红黑表笔短接,调节R1的阻值使电表指针满偏.
②将多用电表红黑表笔与电阻箱相连,调节电阻箱使多用电表指针指在C处,此时电阻箱如图丙所示,则C处刻度应为150Ω.
③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1.5V.(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调零后将电表红黑表笔与某一待测电阻相连,若指针指在图乙所示位置,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67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以下对物理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库仑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并测得静电力常量
C.奥斯特由环形电流和条形磁铁磁场的相似性,提出分子电流假说,解释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以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
B.光纤通信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
C.泊松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D.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的原理
E.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