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牛顿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C.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重心的概念应用了“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几个重要的物理学史,知道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位伟大科学家的贡献.

解答 解: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故B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得出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故C错误.
D、重心体现了等效思想,不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物理学史的知识,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物理学史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容易忽略的,需要注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甲乙两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2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0~t2时间内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0~t2时间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frac{{v}_{1}+{v}_{2}}{2}$
C.0~t1时间内乙车在前,甲乙间的距离变大
D.t1时刻两车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质子A、B和C,A和C围绕B做匀速圆周运动,B恰能保持静止,其中A、C和B的距离分别是L1和L2.不计三质点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C带异种电荷,A和C的比荷之比为($\frac{{L}_{1}}{{L}_{2}}$)3
B.A、C带同种电荷,A和C的比荷之比为($\frac{{L}_{1}}{{L}_{2}}$)3
C.A、C带异种电荷,A和C的比荷之比为($\frac{{L}_{2}}{{L}_{1}}$)2
D.A、C带同种电荷,A和C的比荷之比为($\frac{{L}_{2}}{{L}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的电量qA=+q0、qB=-9q0,相距r放置时,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为F,现将A球与B球接触,再把A、B两球间的间距增大到2r,那么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  )
A.引力、$\frac{9F}{28}$B.斥力、$\frac{9F}{14}$C.斥力、$\frac{4F}{9}$D.引力、$\frac{9F}{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第一次测量万有引力定律常量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爱因斯坦C.牛顿D.卡文迪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水平传送带始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放上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小物块,最后小物块与传送带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在小物块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小物块的对地位移为x1,传送带的对地位移为x2.则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fx1,摩擦生热为f(x2-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亚铃状玻璃容器由两段粗管和一段细管连接而成,容器竖直放置,容器粗管的截面积为S1=2cm2,细管的截面积S2=1cm2,开始时粗细管内水银长度分别为h1=h2=2cm,整个细管长为4cm,封闭气体长度为L=6cm,大气压强为P0=76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27℃,求:
①若要使水银刚好离开下面的粗管,封闭气体的温度应上升到多少;
②若在容器中再倒人同体积的水银,且使容器中气体体积不变,封闭气体的温度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飞机以300km/h的速度斜向上爬升,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若将此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则(  )
A.飞机爬升时的水平分速度为300km/h
B.飞机爬升时的水平分速度为150$\sqrt{3}$ km/h
C.飞机爬升时的竖直分速度为150km/h
D.飞机爬升时的竖直分速度为173$\sqrt{3}$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小明站在电梯里的体重计上,当电梯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体重计的示数(  )
A.大于小明受到的重力B.等于小明受到的重力
C.小于小明受到的重力D.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