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滑板运动员以速度v0从离地高度h处的平台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和滑板可视为质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v0越大,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B.v0越大,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越大
C.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与高度h无关
D.运动员落地位置与v0大小有关

分析 运动员和滑板做平抛运动,根据分位移公式和分速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A、运动员和滑板做平抛运动,有h=$\frac{1}{2}g{t}^{2}$,故运动时间与初速度无关,故A错误;
B、C、根据动能定理,有mgh=$\frac{1}{2}m{v}^{2}-\frac{1}{2}m{v}_{0}^{2}$,解得$v=\sqrt{{v}_{0}^{2}+2gh}$,故v0越大,运动员落地瞬间速度越大,故B正确,C错误;
D、射程x=v0t,初速度越大,射程越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运动员和滑板做平抛运动,然后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和动能定理列式分析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为三根通电平行直导线的断面图.若它们的电流大小都相同,且ab=ac=ad,则 a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  )
A.垂直纸面指向纸里B.垂直纸面指向纸外
C.沿纸面由 a 指向 dD.沿纸面由 a 指向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当K1闭合、K2断开时,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液滴,静止在电容器的两平行金属板A、B间,现将K2闭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闭合瞬时流过R1的电流为b-R1-aB.K2闭合瞬时流过R1的电流为a-R1-b
C.液滴将向下运动D.液滴将向上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用光电计时器替代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滑块M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1)为了计算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需要先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如图2所示,遮光片的宽度d=6.35mm;
(2)先不挂钩码m,把木板左端垫高一些以平衡摩擦力,挂上钩码m牵引滑块M加速下滑,并认为滑块受到的合力等于钩码重力;
(3)某次实验中,测得滑块由静止释放的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遮光片的宽度为d、挡光时间为t,则滑块的下滑加速度a=$\frac{{d}_{\;}^{2}}{2s{t}_{\;}^{2}}$;
(4)改变钩码的质量m(满足m<<M),滑块每次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光电门计录对应时间t,多次实验测量,选择合适的横、纵坐标轴作为下列如图3图象,正确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小球并静止.弹簧和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的反作用力是F4B.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C.F4的反作用力是F3D.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力、位移、质量都是矢量
B.米、米每秒、米每二次方秒、牛顿都是国际单位
C.米、千克、秒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质量、时间、长度、速度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B.把一导体拉长后,其电阻率增大,电阻值增大
C.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到磁体的S极终止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磁场本身决定,与是否在磁场中放入通电导线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述错误的是(  )
A.牛顿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的结论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C.库仑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并引用电场线形象地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D.伽利略开创了科学实验之先河,他把科学的推理方法引入了科学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O′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1.6R和L2=2.5R,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为(不计球的大小)(  )
A.16:1B.25:1C.25:16D.16: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