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如图所示,磁场方向沿x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B随x的变化关系为B=B0+kx(B0、k均为大于零的常数).薄形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垂直于x轴,通过的电流I方向沿z轴负方向,霍尔元件沿x轴正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 要使元件上、下表面产生的电势差变化得快,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 IB.增大B0C.减小kD.增大v

分析 霍尔元件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发生偏转,从而可知道上下表面电势的高低.上下两表面分别带上正负电荷,从而形成电势差,最终电子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解答 解:最终电子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设霍尔元件的上下表面的间距为d,有:
q$\frac{U}{d}$=qvB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
I=nqvS
联立解得:
U=$\frac{BdI}{nqS}$①
A、由①式,U∝I;增加电流时,元件上、下表面产生的电势差变化得快;故A正确;
B、C、D、由①式,U∝B;霍尔元件沿x轴正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要使元件上、下表面产生的电势差变化得快,则需要磁感应强度变化加快;由于B=B0+kx,根据可以通过增加k或v来使元件上、下表面产生的电势差变化得快;故B错误,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霍尔元件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最终电子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上下表面形成稳定的电势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1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存在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1.0×105N/C.水平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0.10kg,A球带电量为Q=+1.0×10-5C,B球不带电,A、B连线与电场线平行.开始时两球相距L=5.0cm,在电场力作用下,A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t=0),后与B球发生对心碰撞,碰撞过程中A、B两球总动能无损失,碰后两球交换速度.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B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求:

(1)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为多大?从A球开始运动到发生第一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分别在如图2的坐标系中,用实线作出A、B两球从计时零点开始到即将发生第三次碰撞这段时间内的v-t图象.要求写出必要的演算推理过程.
(3)从计时零点开始到即将发生第三次碰撞的这段时间内,电场力共做了多少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电阻为r=2Ω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和电刷与右侧电路连接,右侧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frac{40}{7}$Ω,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frac{{R}_{0}}{2}$,其它电阻不计.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闭合开关S,线圈转动过程中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是10V,图乙是矩形线圈磁通量Φ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正确的是(  )
A.电阻R2上的热功率为$\frac{5}{7}$W
B.0.02 s时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瞬时值为零
C.线圈产生的e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e=10$\sqrt{2}$cos100πt(V)
D.线圈开始转动到t=$\frac{1}{600}$s的过程中,通过R1的电荷量为$\frac{\sqrt{2}}{200π}$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①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②若将线圈A中铁芯向上拔出,则能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若断开开关,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右偏转; 若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匀速向右滑动,能使电流计指针左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根间距为d的足够长平行导轨,导轨上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夹在两导轨间,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不计,导轨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在0~t0时间内,作用一外力使导体棒静止,此时导体棒距上端电阻R距离为d,在t0时刻撤去外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t0时刻导体棒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导体棒运动的最大速度v;
(3)若从静止开始到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Q,则这个过程中导体棒下落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本质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的主要原因是C.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小于测量值
C.重物下落受到阻力                                      D.重物的实际末速度大于计算值
(2)有一条纸带,各点距A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如图1所示,各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要用它来验证C和F两点处机械能是否守恒,从C运动到F的过程中,若有关系式($\frac{{d}_{6}-{d}_{4}}{2T}$)2-($\frac{{d}_{3}-{d}_{1}}{2T}$)2=2g(d5-d2)时(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则机械能守恒.

(3)读出图中游标卡尺(图2a)(10分度)和螺旋测微器(图2b)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9.8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6.701-6.705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太空粒子探测器”是由加速、偏转和收集三部分组成,其原理可简化如下:如图1所示,辐射状的加速电场区域边界为两个同心平行半圆弧面,圆心为O,外圆弧面AB的半径为L,电势为φ1,内圆弧面CD的半径为$\frac{L}{2}$,电势为φ2.足够长的收集板MN平行边界ACDB,O到MN板的距离OP为L.假设太空中漂浮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能均匀地吸附到AB圆弧面上,并被加速电场从静止开始加速,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它星球对粒子引力的影响.

(1)求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的大小:
(2)如图2所示,在边界ACDB和收集板MN之间加一个半圆形匀强磁场,圆心为O,半径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则发现从AB圆弧面收集到的粒子有$\frac{2}{3}$能打到MN板上(不考虑过边界ACDB的粒子再次返回),求所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随着所加磁场大小的变化,试定量分析收集板MN上的收集效率η与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若收集效率是0,则磁感应强度B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于1910 年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确定了电荷量的不连续性,并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1)若某次实验中,一质量为m的油滴,在场强为E的两金属板之间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则油滴所带电荷量q=$\frac{mg}{E}$(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2)对许多油滴进行测定,发现各个油滴所带电荷量都是某一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密立根断定这一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的电荷量,经过计算得出其数值为1.6×10-19C.则下列说法中说法不正确的是BD
A.在某次实验中,测得油滴所带电荷量为3.2×10-17C
B.在某次实验中,测得油滴所带电荷量为2.3×10-17C
C.在某次实验中,若只将两金属板的间距变大,则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油滴将向下运动
D.在某次实验中,若只将两金属板的间距变大,则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油滴将向上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