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分) 在正常情况下,火车以v0="54km/h" 的速度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这个小站停留。火车将到小站时,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停留2min后,又以0.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出小站,一直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求因列车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

160s

解析试题分析:规定火车运动方向为正,则V0="54km/h=15m/s" ,a1=-0.5m/s2 ,a2="0.3" m/s2
物体在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为t1::t1=   X1=t1
代入数据得:t1=30s        x1=225m,停留2min :t0=120s
物体在匀加速过程中时间为t2
由公式 v0=a2t2        x2=a2t22   得:t2=50s      x2=375m
正常行驶时间 t==40s  
延误时间 △t=t1+t2+t0-t             代入数据得:△t="160s"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s0=10 m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0=40 m/s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t图象如图b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

(1)若风对甲、乙的作用力相等,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求
(1)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
(2)车从出发运动到B杆所用的时间;
(3)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向东做匀减速直线运动,ls末速度减为16m/s,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5s末的速度是多少?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分)甲车在前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6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12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问:
(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
(2)他们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3)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交警发现从他旁边以v1=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立即前去追赶,经过t0=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a=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vm=90km/h.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最快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分)如图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4 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10 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上到了离地面高为=2.4 m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 sin37°=0.6,cos37°=0.8).

问:(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少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分)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4s内的位移是14m。求:
(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2)它前进72m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