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A、B两点分别放置点电荷q1、q2,其中q1=+5×10-7C,A、B两点相距10cm,q2所受的电场力为1.8×10-4N,方向向左.问:
(1)点电荷q2带什么电?电量多大?(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2)点电荷q1在B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及点电荷q2在A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各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把电荷q2移开,改换另一点电荷q3=+2×10-10C放在B点,则电荷q1在B点产生的场强多大?电荷q3所受的电场力多大?方向如何?

分析 (1)根据q2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分析点电荷q2带什么电.由库仑定律求电量.
(2)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k$\frac{Q}{{r}^{2}}$求场强.结合场源电荷的电性分析场强的方向.
(3)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再由F=qE求电荷q3所受的电场力.

解答 解:(1)q2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向左,说明两个电荷间存在引力,所以点电荷q2带负电.
根据库仑定律得 F=k$\frac{{q}_{1}{q}_{2}}{{r}^{2}}$得
   q2=$\frac{F{r}^{2}}{k{q}_{1}}$=$\frac{1.8×1{0}^{-4}×0.{1}^{2}}{9×1{0}^{9}×5×1{0}^{-7}}$=4×10-10C
(2)点电荷q1在B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EB=k$\frac{{q}_{1}}{{r}^{2}}$=9×109×$\frac{5×1{0}^{-7}}{0.{1}^{2}}$=4.5×105N/C,方向向右.
点电荷q2在A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EA=k$\frac{{q}_{2}}{{r}^{2}}$=9×109×$\frac{4×1{0}^{-10}}{0.{1}^{2}}$=360N/C,方向向右.
(3)若把电荷q2移开,改换另一点电荷q3=+2×10-10C放在B点,则电荷q1在B点产生的场强仍为EB=4.5×105N/C
电荷q3所受的电场力  F3=q3EB=2×10-10×4.5×105N=9×10-5N,方向向右.
答:
(1)点电荷q2带负电,电量是4×10-10C.
(2)点电荷q1在B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是4.5×105N/C,方向向右,点电荷q2在A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是360N/C,方向向右.
(3)若把电荷q2移开,改换另一点电荷q3=+2×10-10C放在B点,则电荷q1在B点产生的场强是4.5×105N/C,电荷q3所受的电场力是9×10-5N,方向向右.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库仑定律和点电荷场强的公式E=k$\frac{Q}{{r}^{2}}$,要知道电场强度与声源电荷有关,与检验电荷是无关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板长L=0.2m,板间距d=0.2m,两金属板间加可调控的电压U,且保证a板带负电,b带正电,忽略电场的边缘效应,在金属板右侧有一磁场区域,其左右总宽度s=0.4m,上下范围足够大,磁场边界MN和PQ均与金属板垂直,磁场区域被等宽地划分为n(正整数)个竖直区间,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5×10-3T,方向从左向右为垂直纸面向外、向内、向外….在极板左端有一粒子源,不断地向右沿着与两板等距的水平线OO′发射比荷$\frac{q}{m}$=1×108C/kg、初速度为v0=2×105m/s的带正电粒子.忽略粒子重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当取U何值时,带电粒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偏向角最大;
(2)若n=1,即只有一个磁场区间,其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当电压由0连续增大到U过程中带电粒子射出磁场时与边界PQ相交的区域的宽度;
(3)若n趋向无穷大,则偏离电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是一条等势线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frac{20\sqrt{3}}{3}$ V/m
C.电荷量为1.6×10-19 C的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电荷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6×10-19 J
D.电荷量为1.6×10-19 C的负点电荷从F点移到D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4.8×10-19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填测量工具)和交流(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D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GK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用倾斜木板的方法平衡掉小车所受的阻力,为了检验木板的倾角是否达到了平衡掉阻力的效果,下列操作方法中最恰当的是C
A.将小车在木板上由静止释放,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下滑
B.将小车挂在橡皮筋上,用小车将橡皮筋拉长后由静止释放,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下滑
C.将小车连接好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启动打点计时器,用手给小车一个向下的初速度,观察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是否均匀
D.将小车挂好橡皮筋并连接好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用小车将橡皮筋拉长后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观察纸带上的点迹分布是否均匀
(2)若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即W-v图,如图2甲所示,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v2图,如图2乙所示,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A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A(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2)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遮光条宽度d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
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D(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t-F图        B.t2-F图       C.$\frac{1}{t}$-F图     D.$\frac{1}{t^2}$-F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同学利用图甲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在均匀长木板上的运动规律.

(1)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乙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x1=3.62cm,x4=5.12cm,由图中数据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0.50m/s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即x2)约为4.62cm.
(2)用该实验装置探究ɑ与F、M之间的关系,要用钩码(质量m)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的细线拉力,需满足M>>m,满足此条件做实验时,得到一系列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对应数据,画出a-F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若不计滑轮摩擦及纸带阻力的影响,由图象可知,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为没有破坏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小车的质量M=1kg;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钩码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拉力F,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图线的斜率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验证动能定理,在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合外力的条件下,在图乙纸带中1、3两点间对小车用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mg(x2+x3)=$\frac{M}{8{t}^{2}}$[(x3+x42-(x1+x22](用题中所涉及数据的字母表示,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水平的传送带以v0=4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长为l=19m.某时刻在其左端轻放上一小物块,5s后传送带因故障停止转动,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 10m/s2.试通过计算判断物块能否到达传送带的右端,若不能,请算出离右端最近的距离s,若能,请算出到达右端的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导电玻璃是制造LCD的主要材料之一.为测量导电玻璃的电阻率,某小组间学选取长度L=25.00cm的圆柱体导电玻璃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1)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导电玻璃的直径,示数如图(a) 所示,则直径d=2.500mm
(2)然后用欧姆表粗测该导电玻璃的电阻R,发现其电阻约12.0Ω;
(3)为精确测量Rx的阻值,该小组设计了图〔b〕的实验电路.可供使用的主要器材有,
器材规格
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约1Ω
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Ω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
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15kΩ
电流表A1量程200mA,内阻约1.5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5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kΩ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Ω
①图中电压表应选用V1:电流表应选用A1;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2(填器材代号)
②该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将S1拨到位置1,闭合S2,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尽可能大,稳定后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185A 和2.59V;
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将S1拨到位置2,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
的示数尽可能大,稳定后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125A和2.65V: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断开S2.可求得Rx=12.8Ω.由以上实验可求得.该导电玻璃电阻率的值ρ=2.51×10-4Ω•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