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用细线一端和一个10kg的物体相连,另一端用手提起,使物体悬在空中保持静止,则(  )
A.物体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手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物体重力的大小为1N
D.物体拉细线的力就是重力
解;A、物体所受拉力是手对物体的作用力,其施力物体是手.故A正确.
   B、物体所受重力地球给物体施加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正确.
   C、物体的质量为m=10kg,重力G=mg=10×10N=100N.故C错误.
   D、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细线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但两力的性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均不同,不能说物体拉细线的力就是重力.故D错误.
故选A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3.6
3.6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D
D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B
B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小量放大法       D、建立理想模型法
(Ⅱ)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
b
b

(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2.0
2.0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答题卷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y轴相当于v轴
y轴相当于v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巢湖一模)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②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
③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砂和桶总质量远小于小车总质量);
④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⑤在纸带中选合适的点A、B、C、D…,测出它们到起点O的距离s1、s2、s3、s4…,并测出与它们相邻的两点间距离d1、d2、d3、d4…(如图乙),查得打点周期为T,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⑥保持砂和桶质量不变,增加小车质量,重复实验步骤④、⑤,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附表:小车第一次总质量M1=0.25kg,第二次总质量M2=0.5kg,T=0.02s
物理量
数据
测量点
测量点到O
点的距离s
(cm)
测量点前后
两点间距离d
(cm)
小车获得
的速度v
(m/s)
小车获得速度的平方v2
[(m/s)2]
小车获得速度的三次方v3
[(m/s)3]


A 20.05 3.58 0.90 08.1 0.73
B 40.00 5.06 1.27 1.61 2.05
C 60.15 6.20 1.55 2.40 3.72
D 80.24 7.16


A 20.15 2.53 0.63 0.40 0.25
B 40.10 3.58 0.90 0.81 0.73
C 59.90 4.38 1.10 1.21 1.33
D 81.20 5.06 1.27 1.61 2.05
试问:
(1)判断重力的一个分力是否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证据是
纸带上点迹间距相等
纸带上点迹间距相等

(2)实验数据处理时,为什么探究功与v、v2、v3等的关系,而不是与
1
v
1
v2
1
v3
等的关系?
速度随做功的增加而增加
速度随做功的增加而增加

(3)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4)比较表中第一次各组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W∝v2
W∝v2

(5)比较表中一、二两次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W∝Mv2
W∝Mv2

(6)请运用表中第二次数据在右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拉力用F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②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测量摆长时从而将悬点一直量到石块下端,所以用这次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精英家教网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用金属电阻丝的电阻约为30Ω.现通过以下实验测量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其示数如图1所示,则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mm;
②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开关、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1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
滑动变阻器R2(0~1kΩ);
电源E (电动势为4.5V,内阻不计).
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的测出电阻丝的阻值,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③如图2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P,触头的另一端为接线柱c,当用手按下触头P时,触头P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在刻度尺上读出.实验中改变触头P与电阻丝接触的位置,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I保持不变,分别测量出多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L与对应的电压U.请在图3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要求:能改变电阻丝的测量长度和进行多次测量)
④利用测量数据画出U-L图线,如图4所示,其中(L0,U0)是U-L图线上的一个点的坐标.根据U-L图线,用电阻丝的直径d、电流I和坐标(L0,U0)可计算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ρ=
 
.(用所给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马鞍山二模)I.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1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
29.8
29.8
mm.
II.有位同学想知道家中一把小铁锁的重心位置,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轻细线一端系在小铁锁上,将其悬挂起来,如图2 (a) 所示,近似将其当作单摆处理.先用米尺量出悬点到小铁锁下端的距离L,然后将小铁锁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测出其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振动周期T.多次改变悬线长并重复上面操作,得到多组L、T的数据,作出L-T2图象如图2 (b) 所示.则可知小铁锁的重心到其下端的距离为
1.0
1.0
cm;同时可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5
9.5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II.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x的阻值:
①待测电阻Rx:约100Ω
②1个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4V,内阻不计
③1块直流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15kΩ
④1个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Ω
⑤1个单刀开关S
⑥若干导线
(1)按器材的规格和要求在方框内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图请画在答题卡上)

(2)实验中测得:电阻箱读数为R1时,电压表读数为U1;电阻箱读数为R2时,电压表读数为U2.用测定的实验数据写出计算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
R1U1-R2U2
U2-U1
R1U1-R2U2
U2-U1

(3)测得的Rx的值比真实值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mA=2 kg的木板A,木板A上放着一个装有小马达的滑块B,滑块和马达的总质量mB=1 kg,一根细线一端拴在固定于桌面的立柱MN上,另一端与小马达相连(马达线圈电阻不计),如图所示,开始时,用手抓住木板A使它静止,开启小马达,小马达转动时可以使细线卷在轴筒上,从而使滑块B以v0=1 m/s的恒定速度在木板A上滑动,当滑块B与木板A右端相距L=1 m时立即释放木板A,此时木板A右端距离立柱x=1 m,木板A碰到立柱后立即停止,当滑块B碰到立柱后,也立即停止运动,且小马达停止工作,已知木板A与滑块B、木板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和μ2=0.1,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 10 m/s2

(1)求释放木板A后,滑块B与木板A相对滑动过程中小马达的功率;

(2)求释放木板A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

(3)试画出木板A的v-t图象,要求标明有关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