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高度为d,A、B为两个电阻相同且宽度均为d的单匝闭合导线框,它们的长度LA=$\frac{d}{2}$,LB=$\frac{3}{2}$d.绕制线圈的导线粗细相同,材料密度之比为ρA:ρB=5:3.两个线圈在距离磁场上界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若下落过程中磁场力始终小于线框的重力,线圈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磁场$\frac{d}{2}$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A和QB,线圈在通过磁场时无感应电流的时间分别为tA、t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QA>QB tA>tBB.QA<QB   tB<tAC.QA=QB   tB<tAD.QA=QB   tB=tA

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密度公式分析两个线框进入磁场时加速度关系,判断速度关系,再由焦耳定律分析焦耳热关系.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变时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解答 解:据题可知,两个线圈在距离磁场上界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进入磁场时的速度相同.
线框进入磁场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A线框:mAg-$\frac{{B}^{2}{d}^{2}v}{{R}_{A}}$=mAaA;得:aA=g-$\frac{{B}^{2}{d}^{2}v}{{m}_{A}{R}_{A}}$=g-$\frac{{B}^{2}{d}^{2}v}{{ρ}_{A}•3dS•{R}_{A}}$
对B线框:mBg-$\frac{{B}^{2}{d}^{2}v}{{R}_{B}}$=mBaB;得:aB=g-$\frac{{B}^{2}{d}^{2}v}{{m}_{B}{R}_{B}}$=g-$\frac{{B}^{2}{d}^{2}v}{{ρ}_{B}•5dS•{R}_{B}}$
据题知:RA=RB,3ρA=5ρB,所以得到:aA=aB
说明两个线框进入后运动情况相同,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磁场$\frac{d}{2}$的过程所用时间相同,由E=Bdv知两个线框同一时刻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感应电流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产生热量相等,即有QA=QB
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变时没有感应电流产生,A完全在磁场中运动时,没有感应电流,通过位移大小为$\frac{d}{2}$,B没有感应电流的过程通过的位移也是$\frac{d}{2}$,由于A刚没有感应电流时的初速度较小,所以所用时间较长,即有tB<tA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要综合考虑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将加速度表达式中质量和电阻细化,从而分析两线框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小车的最大位移在数值上等于图象中曲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
D.小车做曲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个小组的三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f=50Hz,设重锤质量为1.00kg.
(1)甲同学发现,图中的B是除起始点外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n个点.因此他用vB=ngT(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计算B点对应时刻重锤的速度,这样得到的结果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O点到B点的距离hB计算B点对应时刻物体的速度vB=$\sqrt{2g{h}_{B}}$,这样得到的结果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丙同学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跟B点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若hA=9.51cm,hB=12.42cm,hC=15.70cm,则丙同学算得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1.22m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同),而动能的增加量为1.20mJ,这样得到的结果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C.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大
E.$\frac{△v}{△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已知地球半径R,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一颗卫星在离地面高为h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的线速度$R\sqrt{\frac{g}{R+h}}$,卫星的周期$\frac{2π(R+h)}{R}\sqrt{\frac{R+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对于以下问题应如何处理:

(1)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需要在左(填“左”或“右”)侧垫高木板;
(2)对倾斜角度的要求是,小车无橡皮筋拉时恰能在滑板上做匀速运动;
(3)若粗糙的木板水平,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当小车速度达到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可能是B.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连线处
(4)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A、B之间为加速运动;C、D之间为匀速运动,应选CD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则v=0.3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一辆质量为4t的汽车驶过半径为50m的凸形桥面时,始终保持5m/s的速率,求通过最高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3.8×104N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相等时(  )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B.瞬时速度为$\sqrt{5}$v0
C.运动时间为$\frac{2{v}_{0}}{g}$D.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轻弹簧直立在地面上.一个物体从弹簧正上方高处自由落下.在A处,物体与弹簧接触.在B处,物体受合力为零(  )
A.物体从A到B这段过程中作匀加速运动
B.物体从A到B这段过程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到达B处时,速度为零
D.物体到达B处时,动能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