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不计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的总拉力F为多大?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多大?(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答本问时可不考虑超重和失重)
分析:(1)人由A点向B点(还处于下蹲状态时)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运用机械能守恒求出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拉力F.
(2)人从B点保持直立状态到达C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求解α.
解答:解:(1)人由A点向B点(还处于下蹲状态时)的过程中,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mg(l2-l1cosθ)=
1
2
mv2

在最低点B,F-mg=m
v2
l2

解得F=(3-
2l1cosθ
l2
)mg
(2)人从B点保持直立状态到达C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1
2
mv2
=mgl1(1-cosα)
解得α=arccos(cosθ-
l2-l1
l1

答: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的总拉力F为(3-
2l1cosθ
l2
)mg.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arccos(cosθ-
l2-l1
l1
).
点评:本题是实际问题,要建立模型,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再运用机械能守恒和牛顿定律结合进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山东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新人教 题型:038

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不计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的总拉力F为多大?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多大?(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答本问时可不考虑超重和失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不计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的总拉力F为多大?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多大?(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答本问时可不考虑超重和失重)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7-2008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不计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人第一次到达最低点B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的总拉力F为多大?
(2)人第一次到达最高点C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多大?(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答本问时可不考虑超重和失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运动的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恢复为l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不计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由A摆到B再到C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人由A摆到B再到C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C.人由A摆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或从B摆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也守恒

D.人在B点时突然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