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2kg小球A.半径R=0.3m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在P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2kg的小球B.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两小球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两小球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现给小球A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50N,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球B运动到P的正下方C处的速度大小为0
B.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的正下方C点力F做功为20J
C.小球B被拉到与小球A速度大小相等时,sin∠OPB=$\frac{3}{4}$
D.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的正下方C点小球B的机械能增加了6J

分析 根据几何知识求出滑块移动的位移大小,再求解力F做的功,力F做的功等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根据功能关系列方程求解小球B运动到C处时的速度大小v,当绳与轨道相切时两球速度相等,小滑块A与小球B的速度大小相等,由几何知识求出夹角.

解答 解:A、由于B球到达C处时,已无沿绳的分速度,所以此时滑块A的速度为零,考察两球及绳子组成的系统的能量变化过程,由功能关系得:W=$\frac{1}{2}$mv2+mgR
代入已知量得:20=$\frac{1}{2}×2×{v}^{2}$+2×10×0.3,
解得小球B速度的大小为:v=$\sqrt{14}$m/s.故A错误;
B、对于F的做功过程,由几何知识得到:力F作用点的位移为:
x=PB-PC=$\sqrt{0.{4}^{2}+0.{3}^{2}}-(0.4-0.3)=0.4m$
则力F做的功为:W=Fx=50×0.4J=20J,故B正确;
C、当绳与轨道相切时两球速度相等,如图:由三角形知识得:sin∠OPB=$\frac{R}{OP}$=$\frac{3}{4}$,故C正确;
D、设最低点势能为0,小球B从地面拉到P的正下方时小球B的机械能增加,有:$△E=△{E}_{K}+△{E}_{P}=\frac{1}{2}m{v}^{2}+mgR=20J$,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连接体问题,关键分析两物体之间的速度与高度关系并运用几何知识和功能关系来研究,注意分析B球到达最高点时A球速度为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光滑管状轨道ABC由直轨道AB和圆弧形轨道BC组成,二都在B处相切并平滑连接,O为圆心,O、A在同一条水平线,OC竖起,一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的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穿过管道与质量为M的物块连接,将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B处时细线断裂,小球继续运动,已知弧形轨道的半径为R=$\frac{8}{3}$m,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3°,sin53°=0.8,g=10m/s2
(1)若M=5m,求小球在直轨道部分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M=5m,求小球在C点抛出后下落高度h=$\frac{4}{3}$m时到C点的水平位移;
(3)M、N满足什么关系时,小球能够运动到C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其正确性
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首先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安培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他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突破了人们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
D.奥斯特首先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哥白尼创立地心说
B.开普勒用数据归纳的研究方法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
D.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据央视报道,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并调试成功,这种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如图),它能够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且能够控制等离子态的核子发生聚变并稳定持续地输出能量,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有可能是该装置内部所进行的核反应的是(  )
A.${\;}_{7}^{14}$N+${\;}_{2}^{4}$He→${\;}_{8}^{17}$O+${\;}_{1}^{1}$H
B.${\;}_{1}^{2}$H+${\;}_{1}^{3}$H→${\;}_{2}^{4}$He+${\;}_{0}^{1}$n
C.${\;}_{92}^{238}$U→${\;}_{90}^{234}$Th+${\;}_{2}^{4}$He
D.${\;}_{92}^{235}$U+${\;}_{0}^{1}$n→${\;}_{56}^{141}$Ba+${\;}_{36}^{92}$Kr+3${\;}_{0}^{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是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调整实验装置中的双缝,使两狭缝间的距离增大,则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  )
A.条纹条数变少B.条纹间距不变C.条纹间距变大D.条纹间距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越稳定
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
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E.光电管是基于光电效应的光电转换器件,可使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1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极板接地,下极板是一个金属盘,极板长L,两板间的距离d,电容器的电容C,开始电容器不带电.现在平行板电容器的左侧以相同的速度不断地沿平行于极板的方向向右发射质量m、电荷量q的带正电的小液滴,己知落在下极板的小液滴电荷全部被下极板吸收,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小液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和液滴间的作用,不计下极板边缘的高度和由于下极板聚集液体电容器电容的变化.
(1)若小液滴仅从两板间的中心处射入,且已知射入的第一滴小液滴落在下极板的中心,求:①小液滴射入的初速度v0的大小;②最终下极板能收集到的液滴数.
(2)若在两极板间接一直流电源(内阻不计),并使小液滴以(1)中同样大小的速度v0从两板间的各个位置均匀射入(如图2),通过调整电源的输出电压U,可以改变打到下极板的滴数与射入板间总液滴数的比值k.请推导出k随U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三棱镜的顶角是60°,折射率为$\sqrt{2}$,一束光线的入射角为45°,则出射角和偏向角分别为45°、30°(偏向角为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