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θ=37°,两个物块A,B质量均为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C为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物块A通过一根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物块D相连,用手托住D,使轻绳伸直但没有弹力,将D由静止释放,运动中D始终未落地,不考虑空气阻力,问:
(1)要使B不离开C,D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D的质量为也m,求B离开C时D的速率
(3)若D的质量为$\frac{m}{2}$,已知D从释放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EP=$\frac{7{m}^{2}{g}^{2}}{40k}$,求D下落的最大速度vm

分析 (1)A和D下降的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由于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所以A和D的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是对称的,当它们的速度是0时,加速度的方向与开始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反,结合B恰好不离开C时对C的压力恰好为0,即可得出D的质量满足的条件;
(2)若D的质量为也m,B离开C时,A与D的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它们动能的增加,然后求出D的速率;
(3)结合概念关系即可求出D下落的最大速度v最大

解答 解:(1)没有松开手之前,A处于平衡状态,沿斜面的方向弹簧的弹力与A受到的重力的分力大小相等,得:F=mgsin
设D的质量为M,则A与D刚刚开始运动时,A与D的加速度的方向都沿绳子的方向,D侧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gsinθ+F=(M+m)a
所以:$a=\frac{Mg}{M+m}$    ①
B恰好不离开C时对C的压力恰好为0,以B为研究的对象,则沿斜面方向:F′=mgsinθ   ②
A和D下降的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由于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所以A和D的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是对称的,当它们的速度是0时,加速度的方向与开始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θ-Mg=(m+M)a    ③
联立①②③得:M=msinθ=m×sin37°=0.6m
(2)由(1)的解答过程可知,B刚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拉力与开始时弹簧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B刚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开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A与D的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它们动能的增加.
开始时:F=mgsinθ=kx1
B刚刚要离开C时:F′=mgsinθ=kx2  
D下降的高度:${h}_{1}={x}_{1}+{x}_{2}=\frac{2mgsinθ}{k}=\frac{1.2mg}{k}$④
A上升的高度:${h}_{2}=({x}_{1}+{x}_{2})sinθ=\frac{2mgsi{n}^{2}θ}{k}=\frac{0.72mg}{k}$  ⑤
由机械能守恒得:$mg{h}_{1}-mg{h}_{2}=\frac{1}{2}•2m{v}^{2}$   ⑥
联立④⑤⑥得:$v=0.4g\sqrt{\frac{3m}{k}}$
(3)若D的质量为$\frac{m}{2}$,D达到速度最大时A与D受到的合外力为0,设此时弹簧的弹力为F″,则:$mgsinθ-F″-\frac{1}{2}mg=0$
得:F″=0.1mg
又:F″=kx3
得:${x}_{3}=\frac{F″}{k}=\frac{0.1mg}{k}$   ⑧
D下降的高度:${h}_{3}={x}_{1}-{x}_{3}=\frac{mgsinθ-0.1mg}{k}=\frac{0.5mg}{k}$  ⑨
A上升的高度${h}_{4}={(x}_{1}-{x}_{3})sinθ=\frac{0.3mg}{k}$    (10)
由机械能守恒得:$\frac{1}{2}mg{h}_{3}-mg{h}_{4}+△{E}_{P}=\frac{1}{2}•(\frac{1}{2}m+m){v}_{m}^{2}$  (11)
联立以上三式得:${v}_{m}=g•\sqrt{\frac{m}{10k}}$
答:(1)要使B不离开C,D的质量是0.6m;
(2)若D的质量为也m,B离开C时D的速率是$0.4g\sqrt{\frac{3m}{k}}$;
(3)若D的质量为$\frac{m}{2}$,已知D从释放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EP=$\frac{7{m}^{2}{g}^{2}}{40k}$,D下落的最大速度是$g•\sqrt{\frac{m}{10k}}$.

点评 本题过程较繁杂,涉及功能关系多,有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等之间的转化,全面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对功能关系的理解及应用,难度较大.对于这类题目在分析过程中,要化繁为简,即把复杂过程,分解为多个小过程分析,同时要正确分析受力情况,弄清系统运动状态以及功能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如图(a)的电路图中,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未知,R0=4Ω.调节变阻器R1的阻值,使电压表V读数为1.5V后固定R1的阻值不变,然后将电阻R0更换成一只标示“1.5V 0.9W”的小灯泡,若已知小灯泡的伏安曲线如图,则小灯泡的此时实际功率为0.5W,实际功率小于 额定功率(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测定一节新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
A.待测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2V)
B.电流表G(量程3.0mA,内阻r1=100Ω)
C.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2=1.0Ω)
D.定值电阻R1=100Ω
E.定值电阻R2=900Ω
F.滑动变阻器R′(0~50Ω)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电路,则定值电阻R应选用E(请填写仪器前面的代号)
(2)根据题中的电路完成实验图的连接.

(3)该同学测量了多组数据,其中用I和Ig分别表示A和G的示数,且做出了Ig关于I图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电池的电动势E=1.90V,内阻r=0.50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初动能为Ek,上升到某一高度时动能减少了$\frac{4{E}_{K}}{5}$,而机械能损失数值为$\frac{{E}_{K}}{5}$,设阻力大小不变,那么小球回到抛出点时的动能为(  )
A.$\frac{{E}_{k}}{5}$B.$\frac{2{E}_{k}}{5}$C.$\frac{{E}_{k}}{2}$D.$\frac{4{E}_{k}}{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地面与木箱的动摩擦因素为0.05,则还应再给木箱一外力F为(  )
A.向左1NB.向右1NC.向左3ND.向右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列火车总质量M=500吨,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105W,在轨道上行驶时,轨道对列车的阻力f是车重的0.01倍,
求(1)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2)在水平轨道上,发动机以额定功率P工作,当行驶速度为v1=1m/s和v2=10m/s时,火车的瞬时加速度a1、a2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A时,物体的速度VA=2.12m/s,从起点到打下B点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EP=2.79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2.258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研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B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B
①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②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③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④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
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
(3)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乙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衔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球1落到光滑水平板上并击中球2,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4)该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L=5cm,A.B.C是摄下的三个小球位置,如果取g=10m/s2,那么:
A.照相机拍摄时每0.1s曝光一次;
B.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o=$\frac{3\sqrt{2gL}}{2}$(用L、g表示),其值是1.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