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不计空气阻力,某人在同一处同时让一重一轻两石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则对两者说法错误的是

A.在任一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

B.在下落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

C.在1 s内、2 s内、3 s内位移之比为1:4:9

D.在1 s末、2 s末、3 s末速度之比为1:3: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左端接有电阻R,匀强磁场B竖直向下分布在导轨所在的空间内,质量一定的金属棒PQ垂直导轨放置.今使棒以一定的初速度v0向右运动,当其通过位置a、b时,速率分别为va、vb,到位置c时棒刚好静止,设导轨与棒的电阻均不计,a到b与b到c的间距相等,则金属棒在由a到b和由b到c的两个过程中( )

A.回路中产生的内能不相等

B.棒运动的加速度相等

C.安培力做功相等

D.通过棒横截面积的电荷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铜仁一中高一上学期半期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表述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 (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4)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A.初速度为0

B.2s末的速度大小为3.0m/s

C.5s内的位移为25 m

D.加速度大小为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点的电场强度E=2.0×104N/C.将电荷量q=-1.0×10-8C的点电荷放在电场中的A点.

(1)求该点电荷在A点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

(2)在图中画出该点电荷在A点所受电场力F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两颗人造卫星A、B的质量之比mA∶mB=1∶2,轨道半径之比rA∶rB=1∶3,某一时刻它们的连线通过地心,则此时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A∶vB= ,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 ,向心力之比FA∶F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文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qA、qB。若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4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 ( )

A.1倍 B.2倍 C.4倍 D.8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葫芦岛第一高中高二上期中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由公式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与试探电荷q在电场中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C.在公式中,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场强的大小

D.由公式可知,在离点电荷非常近的地方(r→0),电场强度E可达无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