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000V | |
B. | 小滑块从A点第一次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 |
C. | 小滑块第一次速度为零的位置在C处 | |
D. | 从开始运动到最后静止,小滑块通过的总路程为3m |
分析 根据公式U=Ed求解电势差;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受重力、电场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结合动能定理列式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点B、A间的电势差为:UBA=ELsin37°=1×103V/m×2m×0.6=1200V,故A错误;
B、小滑块从A点第一次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B错误;
C、如果小滑块第一次速度为零的位置在C处,则从A到C过程,电场力做功为零,重力做功为零,而摩擦力做功不为零,动能变化不为零,不符合动能定理,故C错误;
D、设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过程,小滑块的路程为S,对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2L-S)sin37°+qE(2L-S)sin37°-μ(qE-mg)cos37°•S=0-0
解得:S=3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滑块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列式分析,不难.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质量减半 | |
B. | 同时使B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 | |
C. | 同时使A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 | |
D. | 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 |
B.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 |
C. |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 |
D. |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 |
E. | β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脱离原子核形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X恒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frac{n{{T}_{2}}^{2}}{{{T}_{1}}^{2}}$ | |
B. | X恒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frac{{n}^{3}{{T}_{2}}^{2}}{{{T}_{1}}^{2}}$ | |
C. | 行星P运行速度与月球公转速度之比为$\frac{1}{\sqrt{n}}$ | |
D. | 行星P运行速度与月球公转速度之比为$\frac{n{T}_{2}}{{T}_{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大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 | |
B. | 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小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 | |
C. | 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能的变化量大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所做的功 | |
D. | 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量变化量的数值小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受风力冲量的数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次数 | 实验步骤 |
第1次 | ①用多用电表的“×10”挡测量电阻R1,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 |
②将电阻R1等器材按照图乙正确连接电路,将开关S与1端连接,电源向电容器充电. | |
③将开关S掷向2端,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丙中的实线a所示. | |
第2次 | ④用电阻R2替换R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②③,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丁中的某条虚线所示. |
说明:两次实验中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恒定且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