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AB代表端面,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则(  )
A.光导纤维外包层材料应是光密介质
B.红光在光导纤维内部侧壁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紫光的临界角
C.红光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比紫光长
D.红光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短时间比紫光短

分析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1、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利用全反射的条件和运动学知识求光线传播所用的最长时间,从而即可求解.

解答 解:A、光从一端进入,另一端传出,在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上不停地发生全反射,所以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即外包层材料应是光疏介质.故A错误.
B、根据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1}{n}$,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紫光,则红光的临界角大于紫光,故B错误.
C、设临界角为C,则光在纤芯中传播的距离为s=$\frac{L}{sinC}$=nL.则传播的最长时间t=$\frac{s}{v}$=$\frac{{n}^{2}L}{c}$.因为红光的折射率小于紫光的折射率,所以红光传播的时间较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和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1}{n}$,以及知道折射率n=$\frac{c}{v}$,注意在玻璃丝传播时间的最短还是最长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采用的是建立理想模型法
B.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C.定义电场强度的概念,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回旋加速器是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分别于高频交流电极相连接的两个D形金属盒,两盒间的狭缝中形成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粒子在通过狭缝时都能得到加速,两D形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要增大带电粒子射出时的动能,则下列说法中可行的是 (  )
A.只增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只增大D形金属盒的半径
C.只减小狭缝间的距离D.只增大电场的加速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有一光滑轨道ABC,AB为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部分为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一个质量为m1的小物体自A处由静止释放后沿圆弧轨道AB滑下,与在水平轨道BC上质量为m2的静止物体相碰.

(1)如果m2与水平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在固定装置P上.m1滑到水平轨道后与m2发生碰撞但不粘连,碰撞后m1与m2-起将弹簧压缩后被弹回,m1与m2重新分开.若弹簧压缩和伸长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m1=m2,求m1反弹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2)如果去掉与m2相连的弹簧及固定装置P,m1仍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m1=$\frac{1}{2}$m2,m1与m2的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m1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3)在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若m1与m2的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要使m1与m2只能发 生一次碰撞,求m2与m1的比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新墨西哥州的理查德,在深达一百多米的里奥格兰德峡谷的大桥上,进行极限跳伞.由于他跳下后先做了两个动作,错过打开降落伞的最佳时间(下落后3s),当他准备打开降落伞时,他已经下落了5s,当打开降落伞时已经离水面很近,结果他重重地拍在水面上,受了重伤.事后,通过录像分析得知,打开降落伞至接触水面前的最后1.4s时间内速度为48m/s降到9.6m/s,下降距离31m.假定降落伞打开之前理查德所受阻力恒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通过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降落伞打开之前理查德所受阻力是其和降落伞总重的多少倍?
(2)打开降落伞的最佳位置离水面大约为多高?
(3)降落伞打开后的下落过程中理查德和降落伞所受阻力是增大、减少还是不变?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改装的电流表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1)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100μA、内阻rg=2.0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应并联一只1.0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
(2)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某次试验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123456
电压表读数U/V5.165.044.944.834.714.59
改装表读数I/mA40608010012014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1.66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ABS“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启用时,汽车能获得更强的制动性能.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未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
A.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大
B.启用ABS后减速加速度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大
C.启用ABS后制动所需时间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短
D.启用ABS后制动距离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学习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即“探究重物下落过程中重物重力做的功与小车及重物系统动能增量的关系”.已知小车质量M=200g,重物的质量m=50g,小车的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O为起点,A、B、C为选取的三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现研究从打O点到打B点的小车和重物的运动,根据相关数据可得,在此过程中,重物重力做的功为0.092J,小车及重物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0.070J;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本次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未平衡摩擦力(本题 g=9.8m/V,计筇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圆形细弯管,管内有一质量为m,刚好能在管内自由运动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求:
(1)若外侧管壁对球的力为0.6mg,则此时球的速度多大?
(2)若内侧管壁对球的力为0.6mg,则此时球的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