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从甲地向乙地发出频率f=50Hz的声波,当波速为330m/s时,刚好在甲、乙两地间形成一列若干完整波形的波,当波速为340m/s,设完整波形的波数减少了2个,试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分析 根据波速公式求出波速为330m/s时和340m/s时波长.一个完整的波形即一个波长的波形,当波速为330m/s时,设完整波形的波的数目为n,甲、乙两地的间距为nλ.同理得到,当波速为340m/s时,甲、乙两地的间距与n的关系,联立求解甲、乙两地距离.

解答 解:由$λ=\frac{v}{f}$可求得当波速为330m/s时
波长为λ1=$\frac{330}{50}$m=6.6m.
甲、乙两地的间距为此波长的整数倍,即d=nλ1(n=1,2,3,4…)   
当波速变为340m/s时
λ2=$\frac{340}{50}$m=6.8m
由题得到,d=(n-2)λ2,(n=1,2,3,4…)      
由上述几式可解得:d=448.8m 
答:甲、乙两地距离是448.8m.

点评 本题关键要理解完整波形的含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不变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桌面上放一铜片,一条形磁铁的N极自上而下接近铜片的过程中,如图所示,铜片对桌面的压力(  )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无法判断是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C(只需填字母代号).
A.重物    B.纸带    C.天平    D.50Hz低压交流电源     E.毫米刻度尺
(2)关于本实验的误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选择质量较小的重物,有利于减小误差
B.选择点击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有利于减小误差
C.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D.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重物在下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阻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4  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78cm、70.00cm、77.58cm、85.52cm.根据以上数据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6.86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6.85 J.(已知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中的四幅图为电流产生磁场的分布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分别给出了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磁场中某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或磁感线方向.下列判断正确是(  )
A.(1)中电流方向向上
B.(2)中电流从左侧看是反时针方向
C.(3)中左、右两导线分别接电源正、负极
D.(4)中电流方向是顺时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放在斜面上静止的物块A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块A受三个力作用,即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块所受的合力
B.物块A受三个力作用,即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C.物块A受两个力作用,即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D.物块A受四个力作用,即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及物块所受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玻璃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B,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A,把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然后在玻璃皿中放入导电液体.现把玻璃皿放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中,液体就会旋转起来.若从上向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液体顺时针旋转
B.A接电源负极,B接电源正极,液体顺时针旋转
C.A、B与50 Hz的交流电源相接,液体持续旋转
D.仅磁场N、S极互换后,重做该实验发现液体旋转方向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测量由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下列图1、图2两种电路中的哪一个?图2(填“图1”或“图2”).
某次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在图3U-I坐标系中已经完成描点作图,请你根据图象处理数据.
你得到的实验结果是:该电电池组的电动势为E=2.98V,内电阻r=1.00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下面列出的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AC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
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越短越好
(2)其中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并读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中是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B中是未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