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形状为半个正弦图线的金属导线两端与两金属小环a、b连接,两环套在光滑长直金属杆上,导线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a、b间距为L,导线顶部到杆的距离为d.在外力F作用下,导线沿杆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运动,穿过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导线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垂直,两环与金属杆保持良好接触.从导线进入磁场到全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
A.导线中电流的最大值为$\frac{vBd}{R}$B.导线中电流的有效值为$\frac{vBd}{2R}$
C.外力F做的功为$\frac{{B}^{2}{d}^{2}vL}{2R}$D.外力F做的功为$\frac{{B}^{2}{d}^{2}vL}{R}$

分析 当导线有效切割长度最大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形成的感应电流最大.导线中产生正弦式电流,由I=$\frac{\sqrt{2}}{2}{I}_{m}$求电流的有效值.外力做的功等于导线中产生的内能,根据焦耳定律求解.

解答 解:A、导线最大的有效切割长度为d,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 Em=Bdv,电流的最大值为 Im=$\frac{{E}_{m}}{R}$=$\frac{vBd}{R}$.故A正确.
B、导线中产生正弦式电流,电流的有效值为 I=$\frac{\sqrt{2}}{2}{I}_{m}$=$\frac{\sqrt{2}vBd}{2R}$.故B错误.
CD、由于导线匀速运动,所以外力做的功等于导线中产生的内能,则外力做的功 W=I2Rt=($\frac{\sqrt{2}vBd}{2R}$)2R•$\frac{2L}{v}$=$\frac{{B}^{2}{d}^{2}vL}{R}$.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该题中导线运动是产生正弦交变电流的一种方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有效的切割长度,求出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要注意求内能时要用电流的有效值,不能用最大值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位置(即弹簧压缩得最短和拉得最长)间的距离是5cm,振动频率是2.5Hz,则它的振幅是2.5cm,2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是5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不计重力的两个带电粒子M和N沿同一方向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的径迹如图.分别用vM与vN、tM与tN、$\frac{{q}_{M}}{{m}_{M}}$与$\frac{{q}_{N}}{{m}_{N}}$表示它们的速率、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荷质比,则(  )
A.如果$\frac{{q}_{M}}{{m}_{M}}$=$\frac{{q}_{N}}{{m}_{N}}$,则vM>vNB.如果$\frac{{q}_{M}}{{m}_{M}}$=$\frac{{q}_{N}}{{m}_{N}}$,则tM<tN
C.如果vM=vN,则$\frac{{q}_{M}}{{m}_{M}}$>$\frac{{q}_{N}}{{m}_{N}}$D.如果tM=tN,则$\frac{{q}_{M}}{{m}_{M}}$>$\frac{{q}_{N}}{{m}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如图1所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隔一定的点共选取了O、A、B、C、D、E六个计数点.现用剪刀从它们的分界点将纸带剪开,得到五段纸带,将这五段纸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但不重叠地贴在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

(1)在该实验中,一定需要的做法或实验器材是D.
A.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B.平衡摩擦力       C.弹簧秤          D.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2)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左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角为θ的倾斜直线,那么,这条直线表示的是v-t图象,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一人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上一长L=200m斜坡,斜坡坡度为0.05(沿斜坡前进100m,高度上升5m),自行车达到最大速度前做加速度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脚蹬踏板使大齿轮以n=$\frac{4}{π}$转/秒的转速匀角速转动,自行车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骑行者体能下降,自行车距离坡顶50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最后50m的平均速度只有之前平均速度的84%.此人质量M=60kg,自行车质量m=15kg,大齿轮直径d1=15cm,小齿轮直径d2=6cm,车轮直径d3=60cm.运动过程中,自行车受到大小恒为f=20N的摩擦阻力作用.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自行车的最大速度vm和到达坡顶时的速度v;
(2)从坡底到坡顶,此人做功的平均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x}_{1}\sqrt{\frac{g}{2H}}$.(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CD
(A)h的测量      (B)H的测量     (C)L的测量      (D)x2的测量
(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放置带有长方形遮光条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光滑电荷量的轻质细绳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t,用L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d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读出d=3.040cm.
(3)某次实验测得气垫导轨的倾斜角为θ,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点到B点过程中,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Ek=$\frac{(M+m){d}^{2}}{2{t}^{2}}$,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p=(m-Msinθ)gL,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k=△E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一种测定磁感应强度B的装置,在天平的一端挂个矩形线圈,它的底边放在待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线圈匝数n=10,底边长L=20cm.当线圈通0.2A电流时,天平达到平衡,然后保持电流大小不变,使电流反向,此时发现天平左盘再加入△m=36g的砝码才能使天平平衡.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一个可看做质点的物体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4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1.2m,由上述条件可知(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 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8m/s2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2 m/s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