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1)将一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在长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2)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3)把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接通电源,从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
(4)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如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问:
(1)打B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B=0.40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0,则当钩码下落h2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frac{{h}_{2}}{{h}_{1}}$W0?(用h1、h2、W0表示)
(3)实验中,该小组同学画出小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该图形状,某同学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AC(填写选项字母代号)
A.W∝v         B.W∝v2 C.W∝$\frac{1}{v}$          D.W∝v3
(4)在本实验中,下列做法能有效地减小实验误差的是ABC(填写选项字母代号)A.把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控制钩码的质量,使其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C.调节滑轮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和长木板平行D.先让小车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

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求解B点速度.
(2)根据功的公式求出合力对小车做功的大小.
(3)根据图象为过原点的曲线,结合数学函数知识分析.
(4)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误差形成的原因,从而确定有效减小误差的方法.

解答 解:(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打B点的速度:v=$\frac{{x}_{AC}}{2t}$=$\frac{(26.01-18.01)×1{0}^{-2}m}{2×0.1s}$=0.40m/s;
(2)根据功的定义,有:W0=mgh1,W=mgh2,解得:W=$\frac{{h}_{2}}{{h}_{1}}$W0
(3)图象为过原点的曲线,根据图象结合数学知识可知,该图象形式和y=xn(n=2,3,4)形式,可知AC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
故选:AC.
(4)本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要使钩码的重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就必须先平衡摩擦力,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所以AB都正确,调节滑轮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和长木板平行,让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应该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所以D错误.
故选:ABC.
故答案为:(1)0.40;(2)$\frac{{h}_{2}}{{h}_{1}}$W0;(3)AC;(4)ABC.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探究功与动能变化关系”实验的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解题时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 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 m,分别得出如图甲、乙、丙、丁四条图线,其中图甲、乙、丙是 a-F 图线,图丁是 a-$\frac{1}{M}$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 M 远大于 m
B.丙和丁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 M 远大于 m
C.甲同学长木板的倾角太小,而乙同学长木板倾角太大
D.甲、乙、丙三同学中,丙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甲所示,水平足够长且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间距L=0.3m.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其间连接有阻值R=0.8Ω的定值电阻.开始时,导轨上垂直放置着一质量m=0.01kg、电阻r=0.4Ω 的金属杆ab,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现用一平行金属导轨的外力F水平向右拉金属杆,使之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电压采集器可将其两端的电压U即时采集并输入电脑,获得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在t=4s时通过金属杆的感应电流和0~4s内金属杆的位移大小;
(2)t=4s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现要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一倾角θ可调的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带有遮光片(宽度为d)的滑块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重物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通过滑轮调节).当滑块沿斜面下滑时,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遮光片挡光的时间t,从而可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重复实验,比较外力所做的功W与系统动能的增量△Ek的关系,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斜面的倾角θ,用以平衡滑块的摩擦力.将带有遮光片的滑块置于斜面上,轻推滑块,使之运动.可以通过遮光片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是否相等判断滑块是否正好做匀速运动;
(2)按设计的方法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滑块从远离光电门甲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光电门甲、乙时,遮光片挡光的时间分别t1和t2,则滑块通过甲、乙两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分别为$\frac{d}{{t}_{1}}$和$\frac{d}{{t}_{2}}$;
(3)用天平测出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及重物的质量m,用米尺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x,比较mgx和$\frac{1}{2}$(M+m)($\frac{d}{{t}_{2}}$)2-$\frac{1}{2}$(M+m)($\frac{d}{{t}_{1}}$)2的大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两者相等,可得出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两块带电平行板相距5cm,两板间的场强为1.2×103V/m,求:
(1)两板间的电势差为60V.
(2)电场中的P1点距A板为0.5cm,P2点距B板也为0.5cm,P1和P2两点间的电势差为-48V.
(3)若将B板接地(即φB为0),P1和P2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1=-54V,φ2=-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以大小为v0的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从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正中央O点进入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恰好垂直打在M板的N点,已知OM=MN,则小球到达N点的速率和两板间的电势差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电流通过用电器时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这样的电路叫做纯电阻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1.5m,传送带以速度v0=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将工件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的A端,设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
A.vB=2m/s
B.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时所用的时间为2s
C.工件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且为动力
D.若传送带不动,给工件轻放在A端时的瞬时速度vA=4m/s,则到达B点vB=$\sqrt{1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_{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2g ${\;}_{83}^{210}$Bi经过15天后衰变了1.5g 并放出核能△E=13.5×101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