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0~$\frac{T}{2}$时间内,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则在$\frac{T}{2}$~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分别是(  )
A.顺时针,向左B.逆时针,向右C.顺时针,向右D.逆时针,向左

分析 在$\frac{T}{2}$-T时间内,直线电流方向向下,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根据磁场的变化,通过楞次定律判断出金属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从而通过受力判断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

解答 解:在0-$\frac{T}{2}$时间内,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在$\frac{T}{2}$-T时间内,直线电流方向也向上,根据安培定则,知导线右侧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流逐渐增大,则磁场逐渐增强,根据楞次定律,金属线框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根据左手定则,知金属框左边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右边受到的安培力水平向左,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则左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右边受到的安培力,所以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与其周围磁场的方向的关系,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运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  )
A.粒子带正电
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C.粒子在M点的电场强度小于N点的电场强度
D.粒子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电阻为R=2Ω的金属圆环,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与圆环所在平面垂直,如图(a)所示.已知通过圆环的磁通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的最大磁通量Ф0=4wb和变化周期T=1s,求:
(1)在t=0到t=$\frac{T}{4}$的时间内,通过金属圆环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2)在如图(c)中作出t=0到t=T的时间内金属圆环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取逆时针为正方向)
(3)求在t=0到t=T的时间内,金属环所产生的电热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银行、医院、公交公司等机构发行的磁卡,都是利用磁性材料记录信息的.关于磁卡的使用和保存,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用软纸轻擦磁卡B.用磁卡拍打桌面C.使磁卡远离热源D.使磁卡远离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乙图中,小孩用100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  )
A.80 N、100 N、90 NB.80 N、100 N、45 NC.80 N、80 N、90 ND.0、80 N、45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火箭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失重状态
C.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宇航员超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跳水运动员从10m高的跳台上跳下(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在下落的过程中(  )
A.克服重力做功B.机械能减少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BC.(填正确答案标号)
A.实验所用的重物可用实心泡沫球
B.应调整打点计时器,使其两限位孔连线在竖直方向
C.实验时应先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D.实验时先释放重物后再接通电源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测得x1=29.3mm,x2=45.6mm,x3=60.3mm,x4=76.2mm,则重物在打下点2时的速度大小为1.32m/s,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9.63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中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其主要原因是实验中存在摩擦力及空气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C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