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太原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重锤动能变化与重力对它做功的关系”,实验中,让拖着纸带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通过对打下的点进行测量和研究,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1)图2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O点是重物开始下落时打下的起点,该小组在纸带上选取A、B、C、D、E、F、G七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计时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起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分别计算B、C、D、E、F五个计数点与O点的速度平方差v2=(△v2=v2-
v
2
0
)
,请将D点的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B C D E F
速度平方差△v2/(m?s-12 1.38 2.45 5.52 7.50
(2)以△v2为纵轴,以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为横轴,在坐标系中作出△v2-h图象.
(3)若不考虑误差,认为动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利用作出的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78m/s2(9.67~9.94m/s2
9.78m/s2(9.67~9.94m/s2
.(保留3位有效数字)
(4)重锤下落过程中一定受到阻力的作用,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用这一装置测量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的大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重锤的质量m
重锤的质量m
.(用文字和符号表示)
(5)用测得量和已知量表示F大小的表达式为:F=
mg-mg′
mg-mg′
.(用符号表示)
分析:(1)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D点速度大小,从而求出其△v2
(2)利用描点法可以画出图象.
(3)根据运动学公式v2=2gh,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2g,由此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因此还需要测量重锤的质量m.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g′可以求出阻力的表达式.
解答:解:(1)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D点速度大小为:
vD=
xCE
2T
=
(28.21-12.54)cm
2×0.04s
≈1.96m/s

所以v2=
v
2
D
-0=3.83m2/s2
,由于所取位移和时间不同,因此在3.83~3.84范围范围内均可以.
故答案为:3.83(3.83~3.84)
(2)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所示:

(3)根据公式学公式v2=2gh,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2g,由图象求出其斜率为k=19.56,所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78m/s2,在9.67~9.94m/s2范围内均正确.
故答案为:9.78m/s2(9.67~9.94m/s2).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g′,可知,只要测量重锤的质量m,即可正确求出空气阻力大小.
故答案为:重锤质量m.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g′可以求出阻力的表达式为F=mg-mg′.
故答案为:mg-mg′.
点评:解决实验的根本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熟练应用所学基本运动学规律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太原模拟)如图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0点,总质量为60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g取10m/s2,sin53°=0.8,cos53°=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太原模拟)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太原模拟)如图所示,在离地面高为H处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经时间t,小球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变为h,此时小球的动能为EK,重力势能为EP(选水平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下列图象中大致能反映小球动能Ek、势能EP变化规律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太原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两个相同的物块A、B(它们之间用轻绳相连)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方向与水平方面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作用下,以大小为v0=4.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剪断轻绳后物块A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太原模拟)如图所示,传送带以一定速度沿水平匀速运动,将质量m=1.0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点,物块运动到A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轨道最低点为O,已知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圆弧半径R=1.0m,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0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好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0.8s时小物块第二次经过D点,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3
,取sin53°=0.8,g=l0m/s2,求: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O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3)斜面上C、D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