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在前5s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2s末,乙落后甲最远
C.3s末,乙追上甲D.4s末,乙超过甲

分析 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比较甲乙加速度的大小.根据t0时刻,甲乙两图线的“面积”分析位移的大小,判断两者位置关系.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乙追上甲.根据位移关系判断3s末乙是否追上甲.

解答 解:A、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A正确.
B、在速度相等时刻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在乙前,两者距离增大;在速度相等时刻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甲在乙前,两者距离减小;速度相等时刻,两者相距最远,即乙落后甲最远,但不是2s末速度相等.故B错误.
C、3s末,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小于甲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说明乙的位移小于甲的位移,而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运动,说明3s末,乙没有追上甲.故C错误.
D、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乙追上甲.由数学知识可知,在5s内两者位移相等,乙追上甲,则4s末,乙还没有追上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根据图线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面积”等于位移,“斜率”等于加速度.难点是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临界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问题”时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F′与A、O共线,A端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
(1)、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l和F2的合力F,通过比较F和F’来验证力的合成是否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上述实验中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通过下列哪个方法实现的D
A.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
B.使橡皮条产生的形变相同
C.细线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相同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0接成分压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定值电阻R0上的电压是输入电压U的一半,那么,滑动变阻器上滑键P的位置应在滑动变阻器全部线圈的(  )
A.中点位置B.中点偏上C.中点偏下D.无法判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有一带负电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若某时刻油滴的电荷量开始减小,为维持该油滴原来的静止状态,应(  )
A.给平行板电容器放电、减小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
B.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补充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
C.使两金属板相互靠近些
D.使两金属板相互远离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电路中E=3V,r=0.5Ω,R0=1.5Ω,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
(1)当变阻器的阻值R=2Ω时,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
(2)当变阻器的阻值R为某特定值时,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Pm=3.37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甲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甲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两球的动能与路程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乙球两球机械能都守恒
B.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m=1:1
C.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k0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P:P=2:1
D.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k0时,两球下降高度之比h:h=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为两电阻R1和R2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小
B.若两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电阻R1上通过的电流小
C.若两电阻并联接在电路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大
D.若两电阻并联接在电路中,电阻R1上通过的电流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亚里士多德B.爱因斯坦C.伽利略D.牛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矩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入射点O为圆心,10.0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入射点O与出射点O′连线的延长线于C点,过A点、C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CD,分别交NN′于B点、D点,如图甲所示.

(1)用刻度尺量得AB=8.0cm,CD=5.0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1.6.
(2)如果实验中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矩形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少误差,应选用宽度大(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3)如果实验中该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如图14乙所示,则该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