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第二个和第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

A. B. C. 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普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高处A点,以v0的速度同时竖直向上与向下抛出a、b两球,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B.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C.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与高度有关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南昌六校高一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200N,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求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1=10N的拉力时;

(2)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2=30N的拉力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12月学情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和B的质量均为,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若从开始,木板B受到的水平恒力作用,改为,方向不变,时撤去

(1)木板B受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2)从开始,当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中画出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12月学情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则( )

A.当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时,A的加速度为

C.当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长沙一中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200V,内阻r=10Ω,R1=R2=60Ω,R为滑动变阻器.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间的距离d=4×10-3m,金属板长为L=0.4m.在两金属板左端正中间位置M,有一个小液滴以初速度v0=10m/s水平向右射入两板间,已知小液滴的质量m=4×10-5kg,小液滴带负电,电荷量q=2×10-8C.为使液滴能从两板间射出,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范围?重力加速度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长沙一中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重力均为50 N,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在沿斜面向上的大小为60 N的力F作用下,A、B静止在斜面上,此时,与A、B相连的轻弹簧被拉伸了3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所受的摩擦力均为零

B. B受的摩擦力为2N,方向沿斜面向上

C. A受的摩擦力为18N,方向沿斜面向下

D. B受的摩擦力为18N,方向沿斜面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六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框架上的A、B两点,细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处于静止状态.若缓慢移动细绳的端点,则绳中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只将绳的左端移向点,拉力变小

B.只将绳的左端移向点,拉力不变

C.只将绳的右端移向点,拉力变大

D.只将绳的右端移向点,拉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高高一上期末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本书静放在桌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