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A、B固定在轻质等腰直角形框架的两个顶点上,框架可绕过O点的光滑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两直角边长为L.开始时,OB边水平,OA边竖直,现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框架转动过程中地球、球A、球B框架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释放后,当OB杆转到与水平发那个向成45°时,两球速度达到最大
C.框架转动过程中B球不能到达A球初始位置
D.框架转动过程中两球达到的最大速度为$\sqrt{(\sqrt{2}-1)gl}$

分析 AB两个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对于单个的球来说机械能是不守恒的,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列式可以分析A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应最小.

解答 解:A、球A和B组成的系统,在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地球、球A、球B框架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
B、D、释放后,A球的速度最大,B球的速度也最大,则两球的总动能最大,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知,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以O点的位置为0势能点,则开始时系统的势能:
E1=-mgL   ①
设AO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α时,两个小球的速度最大,则此时BO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90°-α),它们的势能的和:
E2=-mgLsinα-mgLsin(90°-α)=-mgL(sinα+cosα)=$-\sqrt{2}mgLsin(α+\frac{π}{4})$   ②
所以当$α=\frac{π}{4}=45°$时,E2最小,则两个小球的速度最大.故B正确;
C、由于地球、球A、球B框架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而且A与B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框架转动过程中B球能到达A球初始位置,故C错误.
D、根据B的分析可知,45°时,两球速度达到最大.根据机械能守恒快的:
${E}_{1}-{E}_{2}=\frac{1}{2}•2m{v}_{m}^{2}$   ③
联立①②③得:vm=$\sqrt{(\sqrt{2}-1)gl}$.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关键是注意两个球整体机械能守恒,单个小球机械能不守恒,当A球的速度最大,B球的速度也最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个截面为角形的透明介质,将它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光线从OM界面的P点以入射角i射入到介质中,折射到界面ON上的Q点,恰能发生全反射且反射后光线与OM平行,已知sini=$\frac{1}{6}$,求介质的折射率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仪器,如图所示:从粒子源中放出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初速为零,重力不计),经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场加速,刚出电场时测得离子束的电流为I,之后从Q处垂直进入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电场,之后打到底片上P处,P、Q两点距离为R.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
A.该离子的质量为m=$\frac{q{B}^{2}{R}^{2}}{8U}$
B.该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frac{πB{R}^{2}}{4U}$
C.在离子从Q处进入磁场至到达P的时间内,射到底片上的离子数目为N=$\frac{πmI}{2{q}^{2}B}$
D.假如粒子源放出初速为零的氕(${\;}_{1}^{1}$H)、氘(${\;}_{1}^{2}$H)、氚(${\;}_{1}^{3}$H)三种离子,这三种离子会打在底片上三个不同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在某次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A:小灯泡“2.5V,0.2A”B:电流表0-0.6A-3A(内阻约0.5Ω)
C:电压表0-3V-15V (内阻分别为10kΩ与50kΩ)
D:滑线变阻器“2A,10Ω”E:电源(两节干电池)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在实验时某同学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物电路,则具体实验操作前该电路需改进的地方有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电流表量程太大;滑片应置于左侧.
(2)在改正电路需改进之处后,该同学进行了实验,但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线变阻器,都不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2.5V额定电压,而是只能勉强达到1.80V,于是他猜想是否干电池太旧,总电动势只能达到1.8V,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用以上器材进行了测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3,实验数据如下:
U(V)2.372.302.182.101.901.601.30
I(A)0.110.140.180.210.290.420.56
该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标上测量的各个点,请你在图2画出电源的U-I图线,由图线可得E=2.61V,电源内阻为r=2.60Ω
(3)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电压只能达到1.8V的原因是否如该所猜测?电源电动势可达2.61V,并非如该同学猜测
由实验数据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8V时电流为0.19A,试通过分析说明只能达到1.80V的原因.在小灯泡伏安特性实验中,由于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使得外电阻与内电阻阻值接近,因而外电压不可能接近电源的电动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求:
(1)乙车追上甲车前与甲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乙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甲车,此时乙车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属于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是(  )
A.${\;}_2^4He+{\;}_4^9Be→{\;}_6^{12}C+X$B.${\;}_{90}^{234}Th→{\;}_{91}^{234}Pa+X$
C.${\;}_1^2H+{\;}_1^3H→{\;}_0^1n+X$D.${\;}_{15}^{30}P→{\;}_{14}^{30}Si+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3m、mB=mC=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A与B碰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为1.2v0,A、B、C系统的机械能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甲、乙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甲质量为6kg,速度大小为8m/s,乙质量为4kg,速度大小为6m/s,它们的总动量大小为24kgm/s.两者碰撞后,甲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2m/s,则乙的速度大小为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某课题组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规范操作,准确测量,得到一系列数据,如图乙中的散点K1

同学们为了弄清电阻变化的原因,对实验进行了下述改进.如图丙所示,将小灯泡L的玻璃罩敲碎,灯丝保存完好,仍然安放在灯座上,取一个大小合适的玻璃杯,将灯座倒扣在杯沿上,在玻璃杯里慢慢加水,使得突出的灯丝刚好完全没入水中,电路的其余部分均不接触水,再将该灯座依然接入图甲中L处,这样接通电路以后,灯丝不至于热到发光,温度可以基本控制在100℃.规范操作,准确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图丁中的一组散点K2.已知水的电阻远大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

(1)请在答卷的对应图上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K1;曲线K1表明,随着电压升高,小灯泡的电阻越来越大(越来越小、基本不变或越来越大).
(2)请在答卷的对应图上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K2;曲线K2表明,随着电压升高,小灯泡的电阻基本不变(越来越小、基本不变或越来越大).
(3)在同样的电压(如2.00V)下,曲线K1的电阻值明显大于(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K2的电阻值,其原因是K1中的温度高于K2中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