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10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宫一号”对接前从圆轨道Ⅰ变至圆轨道Ⅱ,已知地球半径为R,轨道Ⅰ距地面高度h,轨道Ⅱ距地面高度h2,则关于“天宫一号”的判断正确的是
A.调整前后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B.调整前后周期的比值为
C.调整前后向心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D.需加速才能从轨道Ⅰ变至轨道Ⅱ
B

试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
所以线速度大小之比为,故A错误;周期之比:选项B正确;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选项C错误;要想从轨道Ⅰ变至轨道Ⅱ,需要减速,选项D 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C.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专家称嫦娥四号探月卫星为“四号星”,计划在2017年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的平均密度为p.月球可视为球体,“四号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仅根据以上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月球质量B.万有引力常量
C.“四号星”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D.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引力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力常量是两个质量为1 kg的物体相距1 m时的相互吸引力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时,给出了引力常量的值
C.引力常量的测出,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D.引力常量的测定,使人们可以测出天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了“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观点,目前看来这四个观点中存在缺陷的是      (  ).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天穹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D.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相等的星球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任意两颗星球的距离均为R,并绕其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引力常量为G,以下对该三星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都等于R
B.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颗星球的质量无关
C.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πR
D.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先经过地面发射轨道进入地球附近的停泊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从停泊轨道经过调控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时,再次调控进入工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卫星将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轨道半径之比为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速度之比为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C.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可能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从停泊轨道调控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过程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只单摆,在第一个星球表面上的振动周期为T1;在第二个星球表面上的振动周期为T2。若这两个星球的质量之比M1∶M2=4∶1,半径之比R1∶R2=2∶1,则T1∶T2等于
A.1∶1B.2∶1C.4∶1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了探测月球,嫦娥三号探测器先在以月球中心为圆心,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上运动,随后飞船多次变轨,最后围绕月球做近月表面的圆周飞行,周期为T。引力常量G已知。则(    )     
A.变轨过程中必须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
B.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飞船的机械能增大
C.可以确定月球的质量
D.可以确定月球的平均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