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A、B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
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分析 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系统的合外力,根据动量守恒的条件即可判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解答 解: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mA:mB=3:2,根据f=μmg,可知,弹簧释放后,A、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等,则AB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故A、B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地面光滑,弹簧释放后,A、B、C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A、B、C系统动量守恒,故B正确;
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又相反,所以A、B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
D、对于A.B.C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关键掌握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合外力为零,并能通过分析受力,判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E=$\frac{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
B.根据E=$\frac{KQ}{{r}^{2}}$,可知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电荷的电量Q成正比
C.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可知合电场的场强一定大于分电场的场强
D.E=$\frac{U}{d}$适用于所有电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是6m,2s末的速度为9m/s,求:
(1)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和初速度v0
(2)该物体前4s内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7:40表示时间
D.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B.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
C.由静止释放的正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
D.电荷在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是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直线运动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1.00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上面两道题说明求解纸带上某点速度的方法是:通过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中时刻的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甲、乙两车,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作同方向直线运动.已知甲车以14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试分析:
(1)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乙车的速度多大?
(2)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落后于甲车的距离最大?落后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物体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5m/s的速度运动6s到达B点,然后又以10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s到达C点.则这10s内物体的路程、平均速率、位移和平均速度大小正确是(  )
A.路程为50m.B.位移大小是70m.
C.平均速率是7.5 m/s.D.平均速度大小是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用弹簧秤测量带凹槽的木块重力,记为FN1
②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较长的平板小车上.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不断地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直到小车运动起来,待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记录此时数据F1
③向凹槽中依次添加重力为0.5N的砝码,改变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压力FN,重复操作②,数据记录如下表:
压力FN1FN2FN3FN4FN5FN6FN7FN8
FN/N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传感器数据F1F2F3F4F5F6F7F8
F/N0.590.830.991.221.421.611.792.01
试完成:
(1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要求长木板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填“是”或“否”)
(2)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f1=F5-F1=0.83N,△f2=F6-F2=0.78N,△f3=F7-F3=0.80N,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f4=F8-F4=0.79N.
(3 )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0.50N 砝码时摩擦力增加△f.△f用△f1、△f2、△f3、△f4 表示的式子为:△f=$\frac{△{f}_{1}+△{f}_{2}+△{f}_{3}+△{f}_{4}}{4×4}$,代入数据解得△f=0.2N.
(4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