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图示刻度尺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图示图象求出加速度;
(2)根据实验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解:(1)②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B、C间的距离为:5.00cm-2.30cm=2.70cm;
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实际打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a=$\frac{BC-AB}{{t}^{2}}$=$\frac{0.0270-0.0230}{0.{1}^{2}}$=0.40m/s2;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rac{1}{m}$F,a-F图象的斜率:k=$\frac{1}{m}$=$\frac{0.5}{0.15}$,解得:m=0.3kg;
(2)A、当小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最大,等于重力加速度,若继续增加悬挂钩码的数量,小车加速度不可能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A错误;
B、设配重的质量为m,配重与车的总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rac{mg}{M}$=$\frac{F}{M}$,a-F图象的斜率:k=$\frac{1}{M}$,小车质量:m车=M-m,应用a-F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的质量,故B正确;
C、设配重的质量为m,配重与车的总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rac{mg}{M}$=$\frac{F}{M}$,F为配重在重力,M为整体质量保持不变,a与F成正比,a-F图象是一条直线,与小车质量和悬挂钩码的质量无关,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故答案为:(1)②2.70;0.40;③0.30;(2)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读数、求加速度、实验数据分析;对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其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要注意估读一位;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图示的函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定直线 | B. | 可能是曲线 | ||
C. | 应是抛物线 | D. | 直线和曲线都有可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人滑到C点时速度最大 | |
B. | 人从A滑到C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 |
C. | 人滑到C点时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 |
D. | 钢索对左侧固定桩的拉力小于对右侧固定桩的拉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充电电流越大,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也越大 | |
B. | 超级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仅跟充电电流的大小有关 | |
C. | 超级电容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时牵引力大小为2.4×103N | |
D. | 超级电容车启动时的加速度为1.2 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sqrt{3}{G_1}}}{36}$ | B. | $\frac{G_1}{12}$ | C. | $\frac{{{G_1}+{G_2}}}{24}$ | D. | $\frac{{\sqrt{3}({G_1}+{G_2})}}{3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Q环内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B. | Q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
C. | P环内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D. | P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 |
B. | 水波通过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 |
C. | 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 |
D. |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在位置1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 |
B. | 若增大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通过R的电量不变 | |
C. | 若增大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外力做功W将不变 | |
D. | 从位置1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NBSωsinωt(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