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frac{{{v_1}+{v_2}}}{2}$
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D.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合外力的变化.

解答 解:AD、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Ⅰ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Ⅱ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两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都减小,故A正确,D错误;
B、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物体的速度从v2均匀减小到v1,或从v1均匀增加到v2,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frac{{{v_1}+{v_2}}}{2}$,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frac{{{v_1}+{v_2}}}{2}$,Ⅱ的平均速度小于$\frac{{{v_1}+{v_2}}}{2}$,故B错误;

C、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Ⅰ、Ⅱ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不断变大,两物体的位移不断变大,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B之间有重为G=30N的物体,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力F1、F2垂直压木板,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木板的重力.
(1)已知F1=F2=32N,若把物体沿板水平拉出(垂直纸面方向),求所需拉力的最小值.
(2)如图2,现调整F1、F2大小使两木板在竖直平面内转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时,物体处于平衡,此时F1=18N.若用平行于木板的力把物体沿板向上拉出,求拉力F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静电场的场强均可以用公式E=$\frac{KQ}{{r}^{2}}$计算出来
B.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C.在静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电荷,电场力一定做正功
D.在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离点电荷越近,电势越高,场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图中所示是质量分别为m1和m2 两物体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A.两物体碰撞前的动量相同B.质量m1大于质量m2
C.碰后两物体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D.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刻度盘是根据电动势为1.5V 的内电池标注的,所以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对电阻的测量有一定的影响.某学生想利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来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使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电流表(量程0~50mA,内阻约20Ω),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额定电流10mA),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挡,再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2)将图甲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1 (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电阻箱的旋钮调到如图乙所示位置,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阻箱的阻值R和电流表的读数I分别为35.0Ω 和20.0 mA.
(4)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分别记录对应的电阻箱和电流表的读数,作出图丁所示的图象,若上述(3)中数据点在图线上,则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1.4 V.
(5)当用装有该电池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所测得的阻值将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
D.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E.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C.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1OP=m1OM+m2ON(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m1OP2=m1OM2+m2ON2(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2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_{1}\sqrt{{l}_{2}}={m}_{1}\sqrt{{l}_{1}}+{m}_{2}\sqrt{{l}_{3}}$(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字,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BCD.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像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在做该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CD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a.如图甲,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D使F与A的间距稍大于被测物体,放入被测物体,再转动H到夹住被测物体,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G使F固定后读数 (填仪器部件字母符号).
b.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得一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其读数为1.702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p1、V1)开始做等压膨胀变化到状态B(p1、V2),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p1(V2-V1),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