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裂变的是(  )
A.${\;}_{7}^{14}$N+${\;}_{2}^{4}$He→${\;}_{8}^{17}$O+${\;}_{1}^{1}$H
B.${\;}_{92}^{238}$U→${\;}_{90}^{234}$Th+${\;}_{2}^{4}$He
C.${\;}_{1}^{2}$H+${\;}_{1}^{3}$H→${\;}_{2}^{4}$He+${\;}_{0}^{1}$n
D.${\;}_{92}^{235}$U+${\;}_{0}^{1}$n→${\;}_{56}^{144}$Ba+${\;}_{36}^{89}$Kr+3${\;}_{0}^{1}$n

分析 裂变是重核裂变成轻核,据此可确定.

解答 解:A、为人工核反应,则A错误
B、为α衰变,则B错误
C、为核聚变反应,则C错误
D、裂变是重核裂变成轻核,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裂变、聚变的反应的特点,正确应用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解决有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甲所示,一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杆与小球间弹力大小为T,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T-v2图象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frac{R}{b}$B.小球的质量为$\frac{aR}{b}$
C.v2=c时,杆对小球弹力方向向下D.若c=2b,则杆对小球弹力大小为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动量、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过程中,如果动量的大小不变,则动量变化量为零
B.物体的动量变化得越快,说明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
C.即使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的动量也可能不变
D.运动员接篮球时手臂有弯曲回收动作,其作用是减小篮球的动量变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在“研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B.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B.
①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②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③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④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
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一直立固定杆底端连有一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轻杆的上端O点吊有一重物,一轻绳一端连在O点,另一端连在直立杆的A点,这时O点和直立杆上的B点在同一高度,直立杆上C点和A点关于B点对称.现将轻绳的左端沿直立杆从A点慢移到C点,此过程重物一直悬在空中,则(  )
A.轻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B.轻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轻杆上的弹力一直减小D.轻杆上的弹力一直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6kg的重物,在绳子AO和BO共同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处于平衡状态,已知BO绳水平,AO绳与水平成37°角,那么AO绳子的拉力FA=100N;BO绳子的拉力FB=80N.(取g=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汽车无极变速器中,存在如图所示的装置,A是与B同轴相连的齿轮,C是与D同轴相连的齿轮,A、C、M为相互咬合的齿轮.已知齿轮A、C规格相同,半径为R,齿轮B、D规格也相同,半径为2R,齿轮M的半径为1.1R.当齿轮M如图方向转动时(  )
A.齿轮D和齿轮B的转动方向相反
B.齿轮D和齿轮A的转动周期之比为1:1
C.齿轮M和齿轮C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1:10
D.齿轮M和齿轮B边缘某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1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0.97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EP=0.48J,动能的增加量
△Ek=0.47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Ep也一定略大于△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C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了,造成的误差
C.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造成的误差
D.先释放纸带后开动计时器造成的误差
④某同学利用自己在做该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v2为纵轴画出了如图3的图线.则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A.
A.19.6           B.9.80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实验过程先释放重物后通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