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在导热良好的圆柱形气缸内,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a和b密封了A、B两部分气体,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活塞横截面积SA:SB=2:1,密封气体的长度LA:LB=1:4.若用外力把活塞a向右缓慢移动d的距离,求活塞b向右移动的距离.

分析 对两部分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对两部分封闭气体分别根据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

解答 解:设外界大气压为p0.设b向右移动x
对A:${p}_{A1}^{\;}={p}_{0}^{\;}$,${V}_{A1}^{\;}={L}_{A}^{\;}{S}_{A}^{\;}$①
${p}_{A2}^{\;}=P$,${V}_{A2}^{\;}=({L}_{A}^{\;}-d){S}_{A}^{\;}+x{S}_{B}^{\;}②$
由于是等温变化,由玻耳定律:${p}_{A1}^{\;}{V}_{A1}^{\;}={p}_{A2}^{\;}{V}_{A2}^{\;}$③
对B:${p}_{B1}^{\;}={p}_{0}^{\;}$,${V}_{B1}^{\;}={L}_{B}^{\;}{S}_{B}^{\;}$④
 ${p}_{B2}^{\;}=p$,${V}_{B2}^{\;}=({L}_{B}^{\;}-x){S}_{B}^{\;}$⑤
由于是等温变化,由玻耳定律:${p}_{B1}^{\;}{V}_{B1}^{\;}={p}_{B2}^{\;}{V}_{B2}^{\;}$⑥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x=\frac{4}{3}d$⑦
答:活塞b向右移动的距离$\frac{4}{3}d$.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两部分封闭气体分别运用玻意耳定律列式,难点在于确定两端气体的体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质量为5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30°长为20m的固定斜面上时,木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改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木块,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上升4m所用的时间为2s(g取10m/s2)求:
(1)恒力F的大小;
(2)要使物体能从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F至少要作用多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如图1是测量阻值约几十欧的未知电阻Rx的原理图,图中R0是保护电阻(10Ω),R1是电阻箱(0~99.9Ω),R是滑动变阻器,A1和A2是电流表,E是电源(电动势10V,内阻很小).在保证安全和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测量范围尽可能大.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Ⅰ)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
(Ⅱ)闭合S,从最大值开始调节电阻箱R1,先调R1为适当值,再调滑动变阻器R,使A1示数I1=0.15A,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和A2示数I2
(Ⅲ)重复步骤(Ⅱ),再测量6组R1和I2
(Ⅳ)将实验获得的7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现有四只供选用的电流表:
A.电流表(0~3mA,内阻为2.0Ω)    B.电流表(0~3mA,内阻未知)
C.电流表(0~0.3A,内阻为5.0Ω)   D.电流表(0~0.3A,内阻未知)
A1应选用D,A2应选用C.
②测得一组R1和I2值后,调整电阻箱R1,使其阻值变小,要使A1示数I1=0.15A,应让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③在坐标纸上(图2)画出R1与I2的关系图
④根据以上实验得出Rx=31.3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一个圆盘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时,如果转动不是匀速的,圆盘上任意一个支点的加速度可分解为沿半径方向的向心加速度a和沿圆周的切线方向的切向加速度a,切向加速度反映该质点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用下面方法可以测量圆盘刚开始转动时其边缘上一质点的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米尺,复写纸片,导线,电源
实验步骤:
(a)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限位孔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P点上,使圆盘绕固定轴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b)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同时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开始转动,保证角速度大小均匀增加.
(c)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d)对纸带打点较好的一部分进行测量,如图所示,测得AB、BC、CD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则当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圆盘上P点的切向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a=$\frac{{s}_{3}^{\;}-{s}_{2}^{\;}}{{T}_{\;}^{2}}$
P点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a=$\frac{({s}_{2}^{\;}+{s}_{3}^{\;})_{\;}^{2}}{4R{T}_{\;}^{2}}$,其中需要补充圆盘半径R(用上述测量的已知量表达,若上述测量的已知量还不能表达,请说明表达式中需要补充测量什么物理量,在表达式中的符号和其含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小梅同学按图所示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为4节新的干电池
(1)小梅首先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她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下电流值;然后将5Ω的电阻该接成10Ω的电阻,小梅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闭合开关,向右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V,并记下电流值;再改接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一定,若要完成这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要40Ω
U/A1.0  1.52.0 2.5 3.0 
I/A 0.2 0.3 0.4 0.5 0.6
(2)接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先将一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读出并记下电流值;然后小梅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向左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重复上述实验,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上表所示,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电路的电流,若滑动变阻器坏了,又没有其他器材可用,怎么办?可以通过改变接入的干电池来改变电压
(3)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通过计算可知,此次实验所用的电阻为5Ω
(4)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你认为在本次实验中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5)本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P与B相距40cm,P与C相距50cm,波速都为20cm/s,两横波在P处相遇,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P点振幅为(  )
A.70cmB.50cmC.10cmD.3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甲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自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沿斜面下滑回到底端,物块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rac{1}{3}$tanθ
B.物块上滑过程机械能减少了$\frac{1}{8}m{v}_{0}^{2}$
C.物块上滑过程重力势能增加了$\frac{1}{4}m{v}_{0}^{2}$
D.物块回到斜面底端时动能为$\frac{1}{4}m{v}_{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frac{h}{4π}$=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它们的运动是否遵从经典物理学理论.
(1)一个球的质量m=1.0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
(2)电子的质量me=9.1×10-31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3cm,S2的振幅A2=2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
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cm
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A、C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C的振幅为1cm
E.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