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A、B两物体分别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同一水平面运动,作用时间分别为t0和4t0,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物体(  )
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5:12
B.水平力F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C.水平力F对A、B两物体做功之比为2:1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为5:3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面积比得出位移比;根据两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从而求出摩擦力大小之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两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等于合外力之比;由位移与时间之比求解平均速度之比

解答 解:A、由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frac{2{v}_{0}}{2{t}_{0}}$:$\frac{{v}_{0}}{{t}_{0}}$=1:1.
fA=mAaA   fB=mBaB
在外力作用下$F-{f}_{A}={m}_{A}•\frac{2{v}_{0}}{{t}_{0}}$
$F-{f}_{B}={m}_{B}•\frac{{v}_{0}}{{4t}_{0}}$
联立解得mA:mB=5:12
而匀减速运动过程中,两物体的合外力等于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大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擦力大小之比是5:12.故A正确;
B、AB两物体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施加的力相同,故水平力F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故B正确;
C、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2,故拉力做功之比为1:2,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位移之比为6:5,摩擦力之比为5:12,故摩擦力做功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为3:5,故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之比为5:6,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图象得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两个力的大小之比,以及知道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匀强电场中将一个带电粒子由静止释放.若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则(  )
A.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越来越大B.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带电粒子的加速度越来越大D.带电粒子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左侧是倾角为60°的斜面,右侧是$\frac{1}{4}$圆弧面的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的切线水平,跨过其顶点上小定滑轮的轻绳两端系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连接m2的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则m1:m2等于(  )
A.1:1B.2:3C.3:2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小物块的质量m=0.10kg,小物块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A点到斜面底端B点的距离L=0.50m,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小物块滑过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时无机械能损失.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
(2)BC间的距离;
(3)小物块从A点开始运动1.0s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中的各个器材元件的参数为: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r约3Ω)、电流表(量程2.0A,内阻rA=0.8Ω)、电阻箱R1(0~99.9Ω)、滑动变阻器R2(0~Rt)、开关三个及导线若干.他们认为该电路可以用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和R2接人电路的阻值.
(1)利用该电路准确测出R2接人电路的阻值.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某位置,闭合S、S2,断开S1(选填“S1”或“S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b.闭合S、Sl,断开S2(填“S1”或“S2”),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为R时,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此时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为R.
(2)利用该电路测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实验步骤是:
a.在闭合开关前,调节电阻R1或R2至最大值(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后闭合开关S,再闭合S1(选填“S1”或“S2”);
b.调节电阻R1(选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电阻值和电流的数据;
c.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②图乙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frac{1}{I}$-R图象,图象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内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之和,电源电动势E=6.0V,内阻r=2.8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同学在科普读物上看到:“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从伸长量为x到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做的功W=$\frac{1}{2}$kx2”.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
A.将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地固定一刻度尺,当弹簧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时其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1,如图甲所示.
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弹簧上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时,弹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2,如图乙所示.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rac{F}{{x}_{2}-{x}_{1}}$.
C.把实验桌放到弹簧附近,将一端带有定滑轮、两端装有光电门的长木板放在桌面上,使滑轮正好在弹簧的正上方,用垫块垫起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如图丙所示.
D.用天平测得小车(带有遮光条)的质量为M,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宽度d的结果如图丁所示,则d=3.5mm.
E.打开光电门的开关,让小车从光电门的上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测得小车通过光电门A和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改变垫块的位置,重复实验,直到△t1=△t2时保持木板和垫块的位置不变.
F.用细绳通过滑轮将弹簧和小车相连,将小车拉到光电门B的上方某处,此时弹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3,已知(x3-x1)小于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得小车通过光电门A和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frac{1}{2}$k(x3-x12=$\frac{1}{2}M{(\frac{d}{△{{t}_{1}}^{′}})}^{2}$(用实验中测量的符号表示),就验证了W=$\frac{1}{2}$kx2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人设想到达某星球表面后,若获得足够大的速度,将离开星球表面成为该星球的卫星;假设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相同,人类助跑获得的最大速度为8m/s,地球的半径为6400km,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则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设想的某星球半径(  )
A.6.4kmB.64kmC.640kmD.6400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带正电小球M,另有一带电量为q(q>0)、质量为m的小球N,从M球正上方H高处的A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运动,当其运动至离地面高h处的B点时返回.若小球N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两小球带电量保持不变且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N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减速,且加速度大小一直在增大
B.小球N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加
C.小球N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最高只能到达A点上方$\frac{{{v}_{0}}^{2}}{2g}$处
D.AB两点电势差为UAB=$\frac{2mg(H-h)+m{{v}_{0}}^{2}}{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均匀带有正电荷Q,电荷Q在球心O处产生的场强大小E0=$\frac{kQ}{2{R}^{2}}$,方向如图所示.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如图甲所示,上、下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1、E2;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左、右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3、E4.则(  )
A.E1<$\frac{kQ}{4{R}^{2}}$B.E2=$\frac{kQ}{4{R}^{2}}$C.E3>$\frac{kQ}{4{R}^{2}}$D.E4=$\frac{kQ}{4{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