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μ和F的值位于a区域时,A、B相对滑动 | |
B. | μ和F的值位于a区域时,A、B相对静止 | |
C. | μ和F的值位于b区域时,A、B相对滑动 | |
D. | μ和F的值位于b区域时,A、B相对静止 |
分析 根据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F的表达式.根据AB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最大加速度,分析AB间能否相对静止.
解答 解:当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1g=m2a,
得 a=$\frac{μ{m}_{1}g}{{m}_{2}}$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1+m2)a=$\frac{{m}_{1}({m}_{1}+{m}_{2})g}{{m}_{2}}$μ
可知,图中实线对应两个物体刚要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形.
μ和F的值位于a区域时,该区域中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大于实线的斜率,即有 $\frac{F}{μ}$>$\frac{{m}_{1}({m}_{1}+{m}_{2})g}{{m}_{2}}$,可得,F>$\frac{{m}_{1}({m}_{1}+{m}_{2})g}{{m}_{2}}$μ,A、B相对滑动;
μ和F的值位于b区域时,该区域中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于实线的斜率,即有 $\frac{F}{μ}$<$\frac{{m}_{1}({m}_{1}+{m}_{2})g}{{m}_{2}}$,可得,F<$\frac{{m}_{1}({m}_{1}+{m}_{2})g}{{m}_{2}}$μ,A、B相对静止,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隔离法和整体法求出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最大拉力,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它们运动的时间tP:tQ=1:2 | |
B. | 它们的电势能减少量之比△EP:△EQ=1:4 | |
C. | 它们所带电荷量之比qp:qQ=1:2 | |
D. | 它们的速度增量之比△vp:△vQ=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Q2带负电且Q1与Q2的电荷量之比为4:9 | |
B. | b点的电势一定为零 | |
C. | 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 |
D. |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b点的电势能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火箭将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回地面,进入大气层后烧毁 | |
B. | 卫星将转入更高一些的轨道 | |
C. | 卫星和火箭均在原轨道上,卫星在前火箭在后 | |
D. | 卫星将进入较低的轨道,仍绕地球旋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frac{11vt}{4}$ | B. | 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frac{11vt}{4}$ | ||
C. | 通过前半段位移速度增加3.5v | D. | 通过后半段位移速度增加2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 | |
B. | θ 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 | |
C. | θ 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 | |
D. | θ 越大,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