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5分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1200C;若导体的电阻为R=10Ω,则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40V.

分析 已知时间和电量,根据公式I=$\frac{q}{t}$求出电路中电流I,由欧姆定律U=IR求出电压.

解答 解:电流I=$\frac{q}{t}$=$\frac{1200}{5×60}$=4A
则U=IR=4×10=40V
故答案为:40

点评 解决本题关键掌握电流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即可轻松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光滑圆弧AB的半径r=0.8m,有一质量为m=0.1kg的物体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弧面下滑,到B点后又沿水平面滑行,最后停止在水平面上的C点.一直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问: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多少?
(2)B、C间的距离是多少?
(3)若使物体能从C点回到A点,至少应在C点给物体多大的初速度?(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l=1m,左侧接R=0.3Ω的电阻.区域cdef内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磁场宽度为s=1.5m.一质量m=1kg,电阻r=0.2Ω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从磁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0.5m/s2

(1)求水平力F与速度v的关系;
(2)若在金属棒未出磁场区域时撤去外力,此后棒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v=v0-$\frac{{B}^{2}{l}^{2}}{m(R+r)}$x,且棒运动到ef处时恰好静止.
①通过计算证明金属棒在撤去外力后的过程满足动能定理.
②画出金属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所对应的图线(要求有解析过程,并在坐标轴上标出关键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弹簧秤的读数就是物体的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3×10-19C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小于元电荷
C.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D.经过摩擦使某物体带正电是因为产生了额外的正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一小球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后到斜面底端B点,并开始在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s停止在C点.设小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之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如图1):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C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a-F图象为图2中的C;
(4)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和C各受10N的水平拉力F1和F2.这三个物体都保持静止,可以断定:A和B间的静摩擦力fAB=0N,B和C间的静摩擦力fBC=10N,C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CD=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从天平测出装砂小桶和砂的质量m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