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以下措施正确的是BC.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钩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本实验M应远大于m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2)如图2,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平衡摩擦过度.
(3)图3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先控制m一定,验证a与F成正比,再控制F一定,验证a与m成反比;实验中用勾码的重力代替小车的合力,故要通过将长木板左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和使小车质量远大于小盘(包括盘中的砝码)质量来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图中没有拉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3)根据纸带数据,由△x=at2可求小车的加速度;

解答 解:(1)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是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B错误.
B、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m+M)a
解得:a=$\frac{mg}{m+M}$,
以M为研究对象,得绳子的拉力为:F=Ma=$\frac{Mmg}{m+M}$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故B正确;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正确.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D错误.
故选:BC
(2)图中没有拉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
(3)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s×5=0.1s,
由△x=at2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frac{{x}_{CE}^{\;}-{x}_{AC}^{\;}}{4{t}_{\;}^{2}}$═$\frac{21.60cm-8.79cm-8.79cm}{4×(0.1s)_{\;}^{2}}$=100$cm/{s}_{\;}^{2}$=1.0m/s2
故答案为:(1)BC;(2)平衡摩擦力过度;(3)1.0

点评 对于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理解.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关键明确平衡摩擦力的原因和要求满足砝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理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车的上表面粗糙,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0水平地滑至车的上表面,若车足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的最终速度为$\frac{m}{M+m}$v0
B.由于车表面粗糙,小车和木块所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车表面越粗糙,木块减少的动量越多
D.车表面越粗糙,小车获得的动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质子
B.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某些值
C.元电荷是带正电的电子
D.由库仑定律F=k$\frac{{q}_{1}{q}_{2}}{{r}^{2}}$可知,当两电荷间距离r→0时,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  )
A.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亮B.A灯变亮,B灯变亮,C灯变暗
C.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亮D.A灯变亮,B灯变暗,C灯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A与B的接触面水平,它们的质量为mA=2mB=2m,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1和F2前后两次分别作用在A和B上,如图(1)和(2)所示,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1)中,只要F1>3μmg,B就会在地面上滑动
B.在图(1)中,只要F1>4μmg,A就会相对于B滑动
C.在图(2)中,A的加速度最大能达到2μg
D.在图(1)和(2)中,当A和B刚要相对滑动时,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倾角α=37°、长度为x=9m的固定斜面,其底端与长木板B上表面等高,原来B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木板B的上表面接触处圆滑.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最终A刚好未从木板B上滑下.已知A、B的质量相等,A与斜面、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滑块刚到达木板B时的速度v0
(2)通过计算分析当A滑上B的上表面后,B是否仍保持静止;
(3)从滑块到达木板到与木板相对静止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使用电源(电动势6V,内阻约1Ω),小灯泡(“6V,3W”),开关S及导线若干,其他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约20kΩ)
B.电压表V2(量程20V,内阻约60kΩ)
C.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0.2Ω)
D.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1Ω)
E.滑动变阻器R1(0~1000Ω,0.5A)
F.滑动变阻器R2(0~20Ω,2A)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绘成U-I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A,电流表应选用D,滑动变阻器应选用F;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在图2完成实物图连接,此电路图测量值<真实值(填“>、“<”或“=”).
(3)若将该小灯泡接在电动势为6V,内阻为4Ω的电源两端,则灯泡实际消耗功率为1.89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
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④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⑤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O处有一小木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1.0kg,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推力F的大小随其位移x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10m/s2,sin37°=0.6.

(1)在距出发点O多远处,木块的速度达到最大?最大速度是多少?
(2)木块返回O点时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