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3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小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分析.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0~2 s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等于图线斜率大小,即a=$\frac{△v}{△t}$=1.5 m/s2,故A错误;
B、3~7 s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frac{△v}{△t}$=$\frac{3}{4}$=0.75 m/s2,故B正确;
C、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所发生的位移,故第3 s内的位移x=3.0×1 m=3.0 m,故C正确;
D、加速过程的位移x=$\frac{1}{2}$×2×3.0 m=3.0 m,减速过程的位移x=$\frac{1}{2}$×4×3.0 m=6.0 m,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对于物体的速度图象往往从数学角度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的推力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求推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
P1P2P3P4P5P6
x0(cm)2.044.066.068.0510.0312.01
x (cm)2.645.267.8110.3012.9315.41
n102030405060
k(N/m)16356.043.633.828.8
1/k(m/N)0.00610.01790.02290.02960.034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81.7,②0.0122;
(2)以n为横坐标,$\frac{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rac{1}{k}$-n图象.

(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以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frac{1.67×1{0}^{3}}{n}$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frac{3.47}{{l}_{0}}$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五本书相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拉中间的书C但未拉动,各书仍静止(如图).关于它们所受摩擦力的情况,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共存在五对静摩擦力B.一共存在三对静摩擦力
C.书c受到两个摩擦力作用D.书B受摩擦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D.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一条船要在最短时间内渡过宽为120m的河.已知河水的流速v1与船离河岸的距离s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40sB.船渡河的路程是120m
C.船运动的轨迹可能是直线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s-t 图象如图中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 图象如图中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小
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5m
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带电分别是+3Q和+5Q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让金属球A、B分别由MN两点以相等的动能相向运动,经时间t0两球刚好发生接触,此时A球动量恰好为零,这时两球所带电荷重新分配,然后两球又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设A、B返回M、N两点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  )
A.t1>t2B.t1<t2C.t1=t2<t0D.t1=t2>t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设计了以下实验:
(1)该组同学首先将一个带正电的球体A固定在水平绝缘支座上.把系在绝缘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B(图甲中未画出)先后挂在图甲中P1、P2、P3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同学们根据力学知识分析得出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小,小球B所受带电球体A的作用力越小(填“越大”或“越小”或“不变”),实验发现小球B在位置P1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最大(填“P1或P2或P3”)       

(2)接着该组同学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A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悬挂在P1点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带电量不变的小球B.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当A球到达悬点P1的正下方并与B在同一水平线上B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A的电量分别为q1和q2,θ分别为30°和45°,则$\frac{{q}_{2}}{{q}_{1}}$为2$\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