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如图甲所示用极微弱的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a)、(b)、(c)所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是两列完全相同的相干水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A.甲图中图象(a)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图象(c)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改用红光观察现象和图中是一样的
C.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
D.乙图中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质点M将到达平衡位置,位移为零
E.乙图中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单个波引起的振幅的2倍

分析 据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解释即可,注意单个光子和大量光子所长生的现象不同,据此分析求解即可;甲图分析,知道波是概率波,说明波的粒子性;据干涉图象分析求解即可.

解答 解:AC、少量的光子所能到达的位置不能确定,即每次只照亮一个位置,这表明光是一份一份传播的,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单个光子所到达哪个位置是个概率问题;只有当大量光子却表现出波动性,即光子到达哪个位置是一个概率问题,故此实验表明了光是一种概率波中是少量的光打在底板上,出现的是无规则的点子,显示出光具有粒子性,故AC正确;
B、当用黄光改用红光时,波长变小,干涉图象的明暗间距变小,故B错误;
D、据图可知,M点是振动加强点,当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质点M将到达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故D正确;
E、据图可知,OM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单个波引起的振幅的2倍,故E正确.
故选:ACDE.

点评 掌握了基础知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注意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实验是本题的突破口;注意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的解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表明,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B.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率$\frac{△φ}{△t}$ 成正比
C.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通量的变化
D.理论计算表明,交变电流的有效值I与峰值Im的关系为I=$\frac{{I}_{m}}{\sqr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通常是椭圆,遵守开普勒三定律
B.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一般做通信卫星,处于赤道上空,距地面的高度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G$\frac{Mm}{(R+h)^{2}}$=m(R+h)$\frac{4{π}^{2}}{{T}^{2}}$,其中T是地球自转的周期,h卫星到地面的高度,R为地球的半径,M为地球质量,m为卫星质量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的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7.9 km/s,可以用下列两式计算:v=$\sqrt{\frac{GM}{R}}$、v=$\sqrt{Rg}$.其中R为地球半径,g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M为地球质量
D.当人造卫星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s时,卫星将摆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宇宙太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嫦娥二号”新开辟了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再进入距月面约h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frac{{3{g_月}}}{4πGR}$
B.“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2π\sqrt{\frac{R}{g_月}}$
C.“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sqrt{{g_月}(R+h)}$
D.“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frac{R}{R+h}$)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MN为两竖直放置的金属板,其间的电压UNM=180V,两水平放置的金属板FH间所加电压UFH=7.2sin2πt伏(从第一个电子刚进入FH板开始计时),已知MN两板各有一个小孔,两小孔连线水平且与MN两板垂直并刚好通过FH两板的中心线,以此线作为x轴,FH的中心线末端为坐标原点O,竖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坐标系的第一、四象限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5×10-4T,现有电子可以源源不断的从M板的小孔进入电场,已知进入M孔的电子的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且相同时间内进入的电子数目相同.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电子质量为m=9×10-31kg,FH板板长L=0.4m,板间间距d=0.04m,电子重力不计.

(1)求电子从N板小孔射出时速度的大小及t=0时刻进入FH板的电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半径.
(2)求从t=0时刻至T=1s时刻从FH板射入的电子中,能从FH板射出的电子数与进入FH板的电子数之比.
(3)求电子从磁场射出的位置坐标y的范围.
(4)已知所有从磁场射出的电子好像都是从磁场中某一点沿直线射出来的一样,试求该点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际电流表有内阻,测量电流表G1的内阻r1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器材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G1:量程为0~5mA,内阻约为300Ω  
②电流表G2:量程为0~10mA,内阻约为40Ω  
③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0Ω     
④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为0~20Ω   
⑤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很小     
⑥电键S及导线若干
(1)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为电路安全,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到左端)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至某一位置,记录G1和G2的读数,分别记为I1和I2
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各次G1和G2的读数I1和I2
④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2所示.
⑤根据I1-I2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R0,得到待测电流表G1的内阻表达式为r1=($\frac{1}{k}$-1)R0.(用k、R0表示)

(2)若测定G1表的内阻r1为290Ω,用它改装成如图3的一个多量程多用电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都各有两个量程(或分度值)不同的档位.1、2两个档位为电流表档位,其中的大量程是小量程的10倍.
①关于此多用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当转换开关S旋到位置4时,是电阻档   
B.当转换开关S旋到位置6时,是电流档
C.转换开关S旋到5的量程比旋到6的量程大  
D.A表笔为红表笔,B表笔为黑表笔
②图3中的电源E′的电动势为9.0V,当把转换开关S旋到位置4,在AB之间接900Ω电阻时,表头G1刚好半偏.已知操作顺序和步骤都正确,则R5=29Ω,R6=261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不是相对论的内容的是(  )
A.时间的相对性
B.尺缩效应
C.时钟变慢
D.质量不变,因为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测量一阻值约为6Ω的电阻,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电压表V1(3V,内阻约5kΩ)      B.电压表V2(6V,内阻约10kΩ)
C.电流表A1(10mA,内阻约20Ω)   D.滑动变阻器R1(0:10Ω)
E.滑动变阻器R2(0:100Ω)       F.定值电阻R3=8Ω
G.直流电源E(8V,内阻约0.2Ω)、导线若干、单刀单掷开关一个.

(1)实验要求电表示数从零开始变化,在如图1的方框里画出测量电路.
(2)除被测电阻外,所选实验仪器(填写序号,如A、B、C、D…)是ABDFG
(3)被测电阻Rx的测量公式为Rx=$\frac{{U}_{1}}{{U}_{2}-{U}_{1}}$-R3,式中物理量的意义是U1、U2分别为电压表V1,V2的读数考虑到电表内阻的影响,实验所测电阻值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中电压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2.3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理论和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能够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
B.玻尔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E.查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不守恒”而荣获诺贝尔奖,吴健雄领导的小组通过实验证实了上述论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