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A=3.0kg、mB=1.0kg的A、B两物体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A、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一不可伸长的绳子将A、B连接,轻绳恰好处于伸直状态,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53°,现以水平向右的力作用于物体A(sin53°=0.8,cos53°=0.6,g取10m/s2),则:

(1)若B恰好离开水平面,则B的加速度是多少?此时所施加的水平力大小F0是多少?
(2)若水平力F=32N,则轻绳的拉力T、水平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N是多少?
(3)若A、B从静止开始,所施加的水平力F由零缓慢地增加,画出水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fB随F的变化图象2.

分析 (1)B离开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0,只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由此即可求出B的加速度,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水平拉力;
(2)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共同的加速度,然后对B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绳子的拉力和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
(3)对A进行受力分析,求出绳子恰好拉紧的条件,然后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恰好一起开始运动的条件,最后对运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求出水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fB随F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特定的数据作图.

解答 解:(1)B恰好距离水平面时,B与地面的作用力为0,只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设此时B的加速度为a1,对B:
水平方向:ma1=T•cosθ
竖直方向:mg=F•sinθ
联立得:${a}_{1}=7.5m/{s}^{2}$
对A、B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0-μ(mA+mB)g=(mA+mB)a1
则:F0=40N
(2)若水平力F=32N<40N,则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不是0,对A、B组成的整体:
F-μ(mA+mB)g=(mA+mB)a2
则:${a}_{2}=5.5m/{s}^{2}$
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Tcos53°-μN=mBa2
而:Tsin53°+N=mBg
联立得:T=10N,N=2 N
(3)轻绳未绷紧时,A受到的摩擦力:fA0=μmAg=0.25×3×10=7.5N
此时B受到的摩擦力是0;
A与B没有开始运动时,A与B组成的系统受到的摩擦力:fAB=μ(mA+mB)g=0.25×(3+1)×10=10N
当:7.5≤F≤10N时,轻绳绷紧,A、B静止,则:fA=μ(mAg+T′sinθ),fB=T′cosθ,F=fA+fB
联立可得,${f}_{B}=\frac{3}{4}F-\frac{3}{4}×7.5=0.75F-5.625$  (N)
当F=10N时,fB=0.75×10-5.625=1.875N
当10N<F≤40N时,A与B一起做加速运动,则:F-μ(mA+mB)g=(mA+mB)a,T″cosθ-μ(mBg-T″sinθ)=mAa,fB=μ(mBg-T″sinθ)
联立可得:${f}_{B}=2.5-\frac{1}{16}F$
当F>40N时,B脱离地面,水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是0.
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F之间的关系如图:
答:(1)若B恰好离开水平面,则B的加速度是7.5m/s2;此时所施加的水平力大小F0是40N;
(2)若水平力F=32N,则轻绳的拉力T是10N,水平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N是2N;
(3)如图.

点评 该题考查连接体问题,随受力的变化,B受到的力也不断发生变化,要注意对力的变化的过程中受力发生变化的临界条件的分析,明确临界条件对应的数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痕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5个点,打点计时器频率为f=50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D、E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重力加速度为g).

(1)这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B(填A、B、C、D或E)点读数.
(2)该同学用重锤在OC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OC距离用h来表示,他用vC=QUOTE计算与C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这种做法不对(填“对”或“不对”).若不对,则正确的计算公式是vC=$\frac{\overline{OD}-\overline{OE}}{2}$f.(用题中字母表示)
(3)如O点到某计数点距离用h表示,该点对应重锤的瞬时速度为v,则实验中要验证的等式为$\frac{{v}^{2}}{2}$=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且m1<m2,应选用质量为m2球做入射小球.
(2)实验时,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在碰撞前后落在木板上如图所示的点,其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竖直方向的投影,则可以用等式m1ON=m1OM+m2OP来验证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已知直线AC的中点为B点,物体沿AC做变速直线运动,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4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它在整个AC段的平均速度为4.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要使一带电小球沿与水平成45°的直线运动,需要外加一匀强电场,已知小球质量为m,电荷量为+Q,图中AB间距离为L.试求:
(1)电场的最小值?
(2)如果电场水平向左,且小球从A开始运动,恰能运动到B后返回,则小球从A出发时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关于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
B.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
C.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势一定较高
D.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G•Atwood,1746-1807)发明的一个著名力学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测定重力加速度及阐明运动定律.如图所示是阿特伍德机的示意图.已知A、B的质量为M,物体C的质量为m,B、C之间细线长以及C距地面的高度都是L,滑轮质量和摩擦不计.C落到地面后不反弹,现可测得从断开A与地面之间的细绳至C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1,从C落到地面到B与C碰撞的时间为t2,试解答下列问题:
(1)改变C的质量多次实验,为什么总有t1=2t2
(2)根据高中阶段所学过的知识,推断B、C下降的加速度为多少?
(3)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汽车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18+24t-2t3)m,质点在t=0到t=1s间的平均速度和t=1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22m/s,10m/sB.40m/s,14 m/sC.22m/s,18 m/sD.22m/s,-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