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在科学发展史上,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科学的思想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描绘抽象的电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
B.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D.场强表达式E=$\frac{F}{q}$和加速度表达式a=$\frac{F}{m}$都是利用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

分析 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转换法等,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根据物理方法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和磁感线描绘抽象的电场和磁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故A正确;
B、伽利略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过B错误;
C、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
D、场强表达式E=$\frac{F}{q}$是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加速度表达式a=$\frac{F}{m}$不是比值法得到的定义式,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小明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开始没能推动,增大推力后,木箱才开始移动,如图所示木箱在被推动前和被推动后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
A.依次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B.依次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C.都是静摩擦力D.都是滑动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测定木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通常需要测力计.如果没有测力计,能否测出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呢?某实验小组根据转换测量的方法,测出了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他们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如图所示:

①如图a,测出轻弹簧的自然长度l0
②如图b,将木块悬挂在弹簧的下端,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1
③如图c,将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测出弹簧长度l2
(1)根据测出的物理量,请你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frac{{L}_{2}-{L}_{0}}{{L}_{1}-{L}_{0}}$.写出推导过程:
(2)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如果按图11-d的方法,将弹簧一端连接木块,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拉动长木板水平运动,测出弹簧长度l3,同样可以求得动摩擦因数μ.
比较图c和图d的两种方法,你认为图d方法更好,原因是图C中的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不稳定;图d中拉动的是木板,木板运动的速度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稳定时弹簧测力计与木块相对于地静止,此时读数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带电量为q=+3×10-4C的小物块,放置在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木板的中间,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面上方存在两个电场区域Ⅰ、Ⅱ,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104N/C,两区域的宽度均为L=1m,边界距离为d,将物块从图示位置(物块在Ⅰ区内的最左边)静止释放,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物块不会滑出木板,g取10m/s2,求

(1)物块刚离开Ⅰ区域时,物块的速度;
(2)若物块刚进入Ⅱ区域时,物块与木板速度刚好相同,两个区域边界距离d;
(3)物块从静止位置至向右滑动的最远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4V-6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
②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乙端应和重物相连接(填“甲”或“乙”).
③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图2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值为9.4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7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差异的主要原因(2个)
受到空气阻力,存在摩擦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热运动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自然界的力、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焦耳研究了摩擦生热等现象,确定了热与功之间的定量关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图(a)为“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将其中一个探针与导电纸上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导电纸上移动另一个探针,寻找若干个与此基准点的电势差为零的点,并将这些点压印在白纸上.
②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自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用图钉固定.
③取出白纸画出各条等势线.
④合上电键.
⑤在导电纸上放两个与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图中A、B),并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⑥重复步骤,找出其它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⑦用探针压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在两电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点,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

(1)本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场来模拟静电场;
(2)将每一步骤前的序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②⑤⑦④①⑥③;
(3)实验中,在两个电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相等的a、b、c、d、e五个点作基准点,如图(b)所示,测得a、b两点间的电压为U1,b、c两点间的电压为U2,则U1大于U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1所示,体积为VA=1.5m3、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气缸顶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现在活塞上面放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使气体发生图2所示的由A到B的状态变化,再对气体加热,使气体发生由B到C的状态变化,气缸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
(1)求气缸内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VB
(2)在整个气体变化过程中,气体做功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简要说明理由,如果不为零则分析是外界对气体做功多还是气体对外做功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