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将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底端,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上端位于A点。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上的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最终停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最终一定不会停在A点
B. 整个过程中物体第一次到达A点时动能最大
C. 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点
D. 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左运动的小车内,用绳子AB、BC栓住一个重球,如图所示,绳BC呈水平状态,绳AB的拉力为T1,绳BC的拉力为T2。若小车由匀速向左运动变为匀加速向左运动,但重球相对小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两绳的拉力与匀速时相比( )
A. T1变大,T2变小
B. T1不变,T2变小
C. T1变大,T2变大
D. T1变大,T2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匀加速过程时间为t,则速度由 v1 变为 v2 的时间小于
B. 重物的最大速度为
C. 重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D.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及规律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1)该小组同学认为,只要测出重物由静止开始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若用测量值表示g,则g=____
(2)如图所示,他们选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完成此实验,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填选项字母)
A.刻度尺
B.秒表
C.220V的交流电源
D.4~6V的交流电源
(3)如图所示,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截取部分纸带如图所示,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由已知数据可得g=___m/s2,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m/s。
(4)该小组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用测得的数值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总小于课本中提供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试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一竖直固定金属圆环c,环面靠近并正对一螺线管,螺线管的a、b端输入如图乙所示的电流 (规定从a端流入为正),则
A. 在0~t1 时间内,金属环受到向右的安培力
B. 在t1~t2 时间内,金属环受到向右的安培力
C. 在t2~t3 时间内,金属环受到向左的安培力
D. 在t3~t4 时间内,金属环受到向左的安培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直线,直线上有M、N两点,且M、N长度为L,当在该竖直面内放一点电荷Q并固定在某位置时,M、N两点的电势相等,若M点的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点电荷的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Q带正电
B. 点电荷所带电荷的大小为EL2/k
C. 将一点电荷(带电荷量为+q)从M点沿直线移动到N点过程中,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 将一点电荷(带电荷量为+q)从M点沿直线移动到N点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为小桶(内有沙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为了释放木板后,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能匀速下滑
B.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提高实验精度
C.尽量保证细线拉力对木板做的功等于木板所受合力对木板做的功
D.使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
(2)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测量两遮光条间的距离L,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mm(如图乙所示)
按甲图正确安装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及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1、t2.则遮光条B、A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Ek=_____,合外力对木板做功W=_____,(均用字母M、t1、t2、d、L、F表示)。
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
④比较W、△Ek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3)若在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它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测得多组F、t1、t2的数据,并得到F与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的斜率为k,求解μ=_____(用字母b、d、L、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l=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由两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线可知,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均为零
B. 乙图中,由一定质量的氧气分子分别在不同温度下速率分布情况,可知温度T1<T2
C. 丙图中,在固体薄片上涂上石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从石蜡熔化情况可判定固体薄片必为非晶体
D. 丁图中,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正是因为斥力才使得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