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图中的线段a、b、c分别表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沿一条直线运动的滑块Ⅰ、Ⅱ和它们发生正碰后结合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则由图象可知
( )

A.碰前滑块Ⅰ的速度比滑块Ⅱ的速度大
B.碰前滑块Ⅰ的动量比滑块Ⅱ的动量大
C.滑块Ⅰ的质量比滑块Ⅱ的质量大
D.碰撞过程中,滑块Ⅰ受到的冲量比滑块Ⅱ受到的冲量大
【答案】分析:根据v-t图象得到滑块I、II碰撞前后的速度,然后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列式分析.
解答:解:碰撞前滑块I速度为:v1=5m/s,滑块II速度为v2=-3m/s;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2m/s;
A、碰撞前滑块I速度为:v1=5m/s,滑块II速度为v2=-3m/s,故A正确;
B、碰撞的总动量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也为正,故碰撞前滑块Ⅰ的动量较大,故B正确;
C、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5m1-3m2=2(m1+m2),解得:,故滑块Ⅰ的质量比滑块Ⅱ的质量大,故C正确;
D、碰撞过程中,滑块Ⅰ受到的冲量与滑块Ⅱ受到的冲量等大、反向,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列式分析,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图中的线段a、b、c分别表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沿一条直线运动的滑块Ⅰ、Ⅱ和它们发生正碰后结合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则由图象可知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0-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题型:058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P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图中的线段n、b、c分别表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沿一条直线运动的滑块Ⅰ、Ⅱ和它们发生正碰后结合体的速度一时问图像。则由图像可知(    )

A.碰前滑块Ⅰ的速度方向与滑块Ⅱ的速度方向相同

B.碰前滑块Ⅰ的动量比滑块Ⅱ的动量大

C.滑块Ⅰ的质量比滑块Ⅱ的质量大

D.碰撞过程中,滑块Ⅰ、Ⅱ各自受到的冲量的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
a.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在白纸上作出直角坐标系xOy,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 AO表示入射光线.
b.把半圆形玻璃砖M放在白纸上,使其底边aa′与Ox轴重合.
c.用一束平行于纸面的激光从y>0区域沿y轴负方向射向玻璃砖,并沿x轴方向调整玻璃砖的位置,使这束激光从玻璃砖底面射出后,仍沿y轴负方向传播.
d.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e.在坐标系的y<0的区域内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3,并使得从P3一侧向玻璃砖方向看去,P3能同时挡住观察P1和P2的视线.
f.移开玻璃砖,作OP3连线,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如图中虚线所示),此圆与AO线交点为B,与OP3连线的交点为C.确定出B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1、y1、,C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2、y2
①根据上述所确定出的B、C两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可知此玻璃折射率测量值的表达式为n=______.
②若实验中该同学在y<0的区域内,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线,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
b.在小球静止悬挂时测量出O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
c.拉动小球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不大的角度(约为5°),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其表达式为g=______;
②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的长度当成了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越摆越长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记为了n次全振动的时间,并由计算式T=t/n求得周期
D.摆球的质量过大
③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并纠正了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决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用这些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甲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______.
④这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单摆在最大摆角θ较大时周期公式可近似表述为T=2(1+sin2).为了用图象法验证单摆周期T和最大摆角θ的关系,他测出摆长为l的同一单摆在不同最大摆角θ时的周期T,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根据周期公式可知,图乙中的纵轴表示的是______,图线延长后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