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的电路,其中RT为热敏电阻,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RV约10 kΩ,电流表量程为0.5 A,内阻RA=4.0 Ω,R为电阻箱。
(1) 该实验小组首先利用该电路进行描绘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不同情况下电压表示数U1、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的阻值R,在I-U坐标系中,将各组U1、I的数值标记在相应位置,描绘出热敏电阻的部分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中曲线所示。为了完成该实验,应将导线c端接在________(选填“a”或“b”)点;
(2)利用(1)中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得外电路的电压U2、U2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U1、I、R和RA表示)
(3)实验小组利用(2)中的公式,计算出各组的U2,将U2和I的数据也描绘在I-U坐标系中,如图乙中直线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V,内电阻r=______Ω;
(4)实验中,当电阻箱的阻值调到6 Ω时,热敏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________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a
(2)
(3)6.0 , 5.0
(4)0.53-0.62均得分
【解析】(1)采用伏安法测电阻,由图象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电阻,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导线c应接在a点。
(2)根据电路串并联规律可知外电压为:
(3)电源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可知.利用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可知电动势和内电阻.把电流表、电阻箱、电源作为等效电源,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6.0,内电阻为: 。
(4)等效电源内阻为:r0=3.0+4.0+3.0=10Ω; 在I-U图象中作等效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与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坐标(4.2,0.31).所以热敏电阻的电功率为: 。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用电源、电阻箱、电压表连成如实验图所示电路.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下表:
R/Ω | 2.0 | 3.0 | 6.0 | 10 | 15 | 20 |
U/V | 1.30 | 1.36 | 1.41 | 1.48 | 1.49 | 1.50 |
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纸上选择适当的坐标轴,并在实验图的方格纸上画出图线,根据图线读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V,求得电源的内阻r=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联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图所示,则 [ ]
A. 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B. 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C. 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D. 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布朗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的撞击所引起的
C.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微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
D.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如液体、气体的流动)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
A.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B.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C.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D.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是液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B. 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沿液体表面分布的
C. 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
D. 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走动与表面张力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势,场强
B. 电势,场强
C. 将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一定做正功
D. 将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纸面内有一匀强电场,一带负电的小球(重力不计)在一恒力F的作用下沿图中虚线由A至B做匀速运动.已知力F和AB间夹角为θ,AB间距离为d,小球带电量为q.则( )
A.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 F/q
B. A、B两点的电势差为Fdcosθ/q
C. 带电小球由A运动至B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Fdsinθ
D. 若带电小球由B向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必须反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地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地球飞向月球。如图所示是绕地飞行的三条轨道,轨道1是近地圆形轨道,2和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点是2轨道的近地点,B点是2轨道的远地点,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7.7 k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在2轨道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7.7 km/s
B. 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 km/s
C. 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
D. 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大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