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变式力传感器可以测重力,也可以用来测牵引力
B.电子秤的核心元件是应变片,它多用金属材料制成,是一种敏感元件
C.应变片能把力学量--物体形变转换为电学量--电压
D.所有电子秤都应用了应变式力传感器

分析 传感器作为一种将其它形式的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装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传感器所转换的信号对象不同,我们应就它的具体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应变式力传感器属于力传感器,可以把力的物理量转化为电学的物理量,可以测重力,也可以用来测牵引力.故A正确;
B、传感器材料分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但应变片多由半导体制成,故B错误;
C、D、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钢制成的梁形元件右端固定,在梁的上下表面各贴一个应变片(多由半导体制成),在梁的自由端施力F,则梁发生弯曲,上表面拉伸、下表面压缩,上面应变片的电阻变大,下表面的电阻变小.力F越大,弯曲形变越大,应片的电阻变化就越大.如果让应变片中通过的电流保持恒定,那么上面应变片两端的电压变大,下面应变片两端的电压变小.传感器把这两个电压的差值输出.力F越大,输出的电压差值也就越大.应变片能够把物体形变这个力学量转换为电压电学这个电学量.故C正确,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关键掌握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属于实际应用比较强的题.要注意明确各种材料电阻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平行玻璃砖后分成l、2两束,然后射出玻璃砖(射出光线没画),1、2两光对应的频率分别为vl、v2,玻璃砖对它们的折射率分别为nl、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n2
B.v1<v2
C.射出玻璃砖的两束光相互平行
D.若增大入射光束的入射角,则2光先产生全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利用点阵结构可以解释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C.一定量的水蒸发为同温度的水蒸气,吸收的热量大于其增加的内能
D.只要两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相等,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纸质圆筒,以角速度ω绕轴O高速运动,有一颗子弹沿直径穿过圆筒,若子弹穿过圆筒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在筒上先、后留下a、b两个弹孔,已知aO、bO间夹角为φ,则子弹速度为$\frac{dω}{π-φ}$;若子弹穿过圆筒时,在筒上先、后留下a、b两个弹孔,已知aO、bO间夹角为φ,则子弹速度为$\frac{d•ω}{(2n-1)π-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所示,小滑块从光滑斜面顶点A由静止释放滑至水平部分C点停止,释放点A高为h,水平面的滑行距离为x(转角B处无动能损失,滑块可视为质点),求:
(1)滑块到B点的动能;
(2)水平面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2所示,若将水平面以B点为轴逆时针转动到与水平面夹角为θ后固定,则自A点静止释放的滑块,在右侧斜面上最大滑行高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弹簧振子沿水平面做简谐振动,总熊量为E,若其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总能量变为(  )
A.4EB.2EC.$\frac{E}{2}$D.$\frac{E}{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有关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①质量、②牛、③米/秒2、④密度、⑤米/秒、⑥千克、⑦厘米、⑧秒、⑨长度、⑩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物理量的有①②④⑨⑩
B.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的物理量有⑥⑧⑨
C.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⑥⑦⑧
D.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导出单位的有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高速公路中间的软隔离带,使汽车撞倒它们后能够安全地慢下来.已知系上安全带的乘客可以经受的最大加速度为-3.0×102m/s2,为了安全地阻挡以108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的撞击,安全隔离带宽度至少为(  )
A.2.5mB.2mC.1.5mD.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从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上,间隔一段时间落下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忽略空气阻力,对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地面为参考系,轻的物体做的匀速运动,重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B.选飞机为参考系,两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C.选其中的一个物体未参考系,另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D.两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