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水平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37°的斜面ABC,A为斜面的底端点,C为顶端点,AB部分光滑,长度sAB=1.0m;BC部分粗糙,长度sBC=2.0m.在斜面顶端C处固定一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一根细绳绕过滑轮,左端系在A处质量m=1.0kg的滑块P(可视为质点)上,右侧竖直部分穿上质量M=1.0kg的物块Q.已知P与BC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0.7,当绳中张力超过9.6N时物块Q与绳间就会出现相对滑动,且绳与Q间的摩擦力恒为F=9.6N.开始时,P、Q均静止,绳处于伸直状态.现同时释放P和Q,已知在P上滑过程中Q不会从绳上滑脱也不会落地,取g=10m/s2,试分析:(sin37°=0.6)
(1)P从A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P、Q与地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减少了多少?
(2)仅增大Q的质量,试通过计算说明P能否到达C点.

分析 (1)对开始时的PQ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共同的加速度,由位移速度公式求出P到达B点的速度;到达B点后,先对B进行受力分析,求出B对绳子的拉力,与9.6N比较,判断出Q与绳子之间是否由相对滑动.然后将受力分析与运动学的公式相结合,分别求出P与Q的位移,最后由功能关系即可求出;
(2)当绳子的张力最大时,对B的拉力最大,由此求出B向上的最大加速度,然后由位移速度公式求出P到达B的速度,最后由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出P的位移,判定P能否到达C点.

解答 解:(1)设释放PQ时,绳子中的张力为T,两个物体的加速度是a,P到达B点的速度为vB,则:
Mg-T=Ma
T-mgsinθ=ma
${v}_{B}^{2}=2a{s}_{AB}$
联立解得:a=2.0m/s2,vB=2m/s
P到达B点时后,mgsinθ+μmgcosθ=1.0×10×sin37°+0.7×1.0×10×cos37°=11.6N>F
故Q与绳子之间存在滑动.设P到达的最高点为D,滑块从B到D的过程中,P做减速运动,设该过程中二者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运动的时间为t,P滑动的距离为sBD,Q滑动的距离为s,则:F-mgsinθ-μmgcosθ=ma1
解得:${a}_{1}=-2.0m/{s}^{2}$
又:$0-{v}_{B}^{2}=2{a}_{1}{s}_{BD}$
0-vB=a1t
联立解得:t=1.0s,sBD=1.0m<$\overline{BC}$,可知P不能到达C点
对Q:Mg-F=Ma2
代入数据得:a2=0.4m/s2
Q的位移:s=${v}_{B}t+\frac{1}{2}{a}_{2}{t}^{2}$
代入数据得:s=2.2m
P与Q组成的系统减小的机械能:△E=μmgcosθ•sBD+F•(s-sBD
代入数据得:Q=17.12J
(2)随Q质量的增大,刚释放时P与Q的加速度就增大,绳子的拉力也增大,当Q的质量大于一定的数值时,绳子上的拉力保持最大9.6N,设释放时,P的最大加速度为amax,P到达B的最大速度为vmax,P在BC段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m,则:
F-mgsinθ=mamax
${v}_{max}^{2}=2{a}_{max}•{s}_{AB}$
在B点以上:$-{v}_{max}^{2}=2{a}_{1}{s}_{m}$
联立以上方程可得:sm=1.8m<$\overline{BC}$
所以B不能到达P点.
答:(1)P从A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P、Q与地球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减少了17.12J;
(2)仅增大Q的质量,通过计算可知P不能到达C点.

点评 该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与功能关系,属于两个物体多过程的运动情况,在解答的过程中要理清各物体在个阶段的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再根据运动和受力选择合适的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人站在15m的阳台上,同时以10m/s的速率抛出两个小球,其中A球竖直上抛,B球竖直下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B球位移大小为5m;
(2)经过多少时间,A球位移大小为5m;
(3)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从水平水管中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由于水柱是向下弯曲的,所以(  )
A.水在竖直方向的速度越来越慢B.水在竖直方向的速度越来越快
C.水在水平方向的速度越来越慢D.水在水平方向的速度越来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在该实验的操作中:
(1)调节滑轮的角度使拉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本实验是通过改变沙桶(含沙子)质量来实现小车受力的改变的;
(3)实验中要始终保持沙桶质量m<<小车的质量M(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如图中折线所示,其中φ0和d已知.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在电场中以O为中心,沿x轴方向做周期性运动.已知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A(0<A<qφ0).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d间是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frac{φ_0}{2d}$
B.粒子运动过程中与O的最大距离为(1-$\frac{A}{qφ_0}$)d
C.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frac{qφ_0}{md}$
D.粒子完成一次往复运动的时间为$\frac{2d}{qφ_0}$$\sqrt{2m(qφ_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增加一点物理学史的内容,或者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门物理学史选修课,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B.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用著名的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牛顿最先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发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提供的电流表量程有些偏小,于是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其中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3Ω,R2的阻值为6Ω.假设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为理想电表.
(1)在实物电路图乙中,缺少几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正确的实物电路图.
(2)根据图甲所示,写出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式U=E-I($\frac{{R}_{1}+{R}_{2}}{{R}_{2}}r$+R1)•
(3)调节滑动变阻器RP连人电路的阻值大小,记录多组U、1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得出电源的电动势为2.39V,电源的内阻为1.25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OA=3.00cm、AB=3.50cm、BC=4.00cm、CD=4.50cm.由以上信息可以求出打计数点B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  )
A.0.375 m/sB.3.75 m/sC.0.05 m/sD.0.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所示,物体A和B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无摩擦力的作用
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A+mB)gsinθ
C.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mAgsinθ
D.取走A物后,B物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