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物A重 GA=20N,物B重 GB=20N,A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连接A、B间绳子与水平面夹角为53°,绳重、绳与定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问水平拉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A处于静止状态?(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g取10m/s2,sin53°=0.8,cos53°=0.6)

分析 要使A保持静止状态,合力应保持为零.当F最大时,A刚要向右运动,静摩擦力向左达到最大;当F最小时,A刚要向左运动,静摩擦力向右达到最大;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结合求解.

解答 解:选择A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题意A静止,应有F=0,
即 FN=G-FBsin53°=(20-20×0.8)N=4N
A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f=μFN=0.1×4N=0.4N
所以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0.4N
当F>FBcos53°,f向左,F取最大值Fmax,由平衡条件F=0得:
  Fmax=FBcos53°+fm=20×cos53°+0.4=12.4(N)
当F<FBcos53°时,f向右,F取最小值Fmin
由平衡条件 F=0,得:
Fmin=FBcos53°-fm=20×cos53°-0.4=11.6(N)
F的取值范围是:11.6N≤F≤12.4N.
答:水平拉力F的取值范围是11.6N≤F≤12.4N.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知道物体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这个临界条件,并能正确分析受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2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m/s,打A、F两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7m/s,小车的加速度为5m/s2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 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3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
②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B,而实验中却用A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③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砂和砂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并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
B.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环绕行星的最小运行速度
C.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D.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而成为第一个计算出地球质量的人,测出的引力常量没有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倾斜的直杆AB 与水平面成α并角固定,在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杆底端B 点处有一弹性挡板,杆与板面垂直,滑块与挡板碰撞后将原速率返回.现将滑块拉到A 点由静止释放,小滑块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恰好能上升到AB 的中点,设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不能确定的是(  )
A.滑块下滑和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a1、a2
B.滑块最终所处的位置
C.滑块与杆之间动摩擦因数μ
D.滑块第k 次与挡板碰撞后速度v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甲所示,有一粒子发射源置于真空中,该装置能够发射具有沿ABO方向的不同初速度的粒子,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q>0),不计重力.A、B是两个阀门,A、B均不带电.阀门后面是一对平行板,板间距离为2d,上极板接地,下极板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O处是一与轴线垂直的接收屏,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不同速度的粒子打到屏上对应不同的坐标.其余尺寸如图甲所示,已知:$\frac{q{U}_{0}}{2md}$t2=$\frac{1}{5}$d,某时刻A开启,$\frac{t}{2}$后A关闭,又过$\frac{t}{2}$后 B开启,再过$\frac{t}{2}$后B也关闭,以B开启的时刻作为U-t函数图象中的计时零点,如图乙.

求:(1)能穿过A和B的粒子能具有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2)上述两类粒子打到接收屏上的y坐标(用d来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frac{1}{2}s$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frac{1}{2}t$时的速度为v2,则下面v1和v2的关系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用绝缘轻绳(不伸缩)悬于O点,平衡时小球位于A点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已知绳长为l,B、C、D到O点的距离均为l,BOD水平,OC竖直,BO=CO=DO=l.
(1)将小球移到D点后,让小球由静止自由释放,求小球首次经过悬点O正下方时的速率.(计算结果可带根号,取sin53°=$\frac{4}{5}$)
(2)再将小球移到B点,给小球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小球到达悬点O正下方C点时绳中拉力恰等于小球重力,求v0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0.70cm;B点的瞬时速度为0.08m/s;BD两点间对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0.10m/s;该物体的加速度为0.2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1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 F2 的方向分别过 P1 和 P2 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 F3 的方向过 P3 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N、F2=3.85N 和 F3=4.25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 F1 和 F2的合力.
(2 ) 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 N,在白纸上记录下N 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3所示.过 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 a、b 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 和b 时所受拉力 Fa、Fb的大小关系为Fa=Fb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BD.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