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1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甲.将光学元件放在图1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2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则其示数为111.15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2丙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6.4×10-7m.

分析 双缝干涉条纹特点是等间距、等宽度、等亮度;
游标卡尺读数=可动刻度读数+游标尺读数;根据△x=$\frac{{x}_{B}-{x}_{A}}{7}$ 求出相邻亮纹的间距;根据△x=$\frac{L}{d}$λ求解波长.

解答 解:双缝干涉条纹特点是等间距、等宽度、等亮度;衍射条纹特点是中间宽两边窄、中间亮、两边暗,且不等间距;根据此特点知甲图是干涉条纹;
游标卡尺读数=可动刻度读数+游标尺读数;
故xA=111mm+0.05mm×3=111.15mm;
xB=115mm+0.05mm×12=115.60mm;
相邻亮纹的间距:
△x=$\frac{{x}_{B}-{x}_{A}}{7}$=$\frac{0.11560-0.11115}{7}$≈0.00064m=0.64mm;
根据公式△x=$\frac{L}{d}$λ,有:
λ=$\frac{△x•d}{L}$=$\frac{0.64×1{0}^{-3}-3×0.5×1{0}^{-3}}{0.5}$=6.4×10-7m
故答案为:甲;111.15;6.4×10-7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体会实验步骤,最好亲手做实验;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及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frac{L}{d}$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D.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E.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空间中有A、B、C、D、O五点,其中AB连线与CD连线相互垂直,A、B、C、D四点到O点的距离均为d,现在A、B两点分别放置带电荷量均为Q的负电荷,在C点放置一正电荷,如果D点的电场强度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C的带电荷量为2Q
B.O点的电场强度为0
C.将一负电荷从O点沿OC连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D.将一负电荷从O点沿OB连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的,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根据打点计时器所打在纸带上的点进行计算.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交流(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D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GJ部分进行测量(根据如图2所示的纸带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将质量均为m厚度不计的两物块A、B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第一次用手拿着A、B两物块,使得弹簧竖直并处于原长状态,此时物块B离地面的距离为H,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A、B,B物块着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第二次只用手托着B物块于H高处,A在弹簧弹力和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将弹簧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然后由静止释放A、B,B物块着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同时弹簧锁定解除,在随后的过程中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则(  )
A.第一次释放A、B后,A上升至弹簧恢复原长时的速度v1=$\sqrt{2gH}$
B.第一次释放A、B后,B刚要离地时A的速度v2=$\sqrt{gH-\frac{2{E}_{P}}{m}}$
C.第二次释放A、B,在弹簧锁定解除后到B物块恰要离开地面过程中A物块机械能守恒
D.第二次释放A、B,在弹簧锁定解除后到B物块恰要离开地面过程中A物块先处超重后处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当静止的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则当用2条、3条、4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可分别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v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按图乙连接,正确的连接是B(填“A”或“B”).
(2)关于本实验的下列要求和操作中,必须得有AC;
A.每根橡皮筋的粗细和原长必须尽可能相同
B.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
C.每次实验时小车都必须从同一个位置由静止释放
D.在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的同时释放小车
(3)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C.
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防止纸带上打点不清晰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4)图丙是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由此可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大小为0.70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装置如图1,小车质量M,挂上重物m后,另外还有交流电源、导线、复写纸都没画出来,如果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BD
A.秒表     B.刻度尺    C.弹簧秤       D.天平
(2)进行实验操作时,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绳子的拉力,首先要做的重要步骤是平衡摩擦力.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所挂钩码的总质量为m,为了保证小车受到的合力与钩码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则小车质量M与所挂重物质量m应满足什么关系B.
A.M>m      B.M>>m      C.M<m        D.M<<m
(4)实验时释放小车让钩码带着小车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T)记录其运动情况如图2纸带所示,纸带上开始的一些点较模糊未画出,现测得O到E点间的长为L,D到F点间的长为S,则E点速度大小为vE=$\frac{S}{2T}$.若取O点的速度为v1、E点速度为v2那么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mgL=\frac{1}{2}M{v_2}^2-\frac{1}{2}M{v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如图甲所示,为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较长的小车的前端固定有力传感器,能测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B,小车、传感器及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小车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光滑轨道D上,光电门可记录遮光条A、B通过它时的挡光时间.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小车与质量为m的重物相连,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细线与轨道平行(滑轮质量、摩擦不计).

(1)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0.400mm
(2)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满足M远大于m(填“需要”或“不需要”).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传感器及遮光条的总质量M,测量两遮光条间的距离L,按图甲正确连接器材.
②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传感器的示数F及遮光条A、B 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A和tB,则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FL=\frac{M{d}^{2}}{2}(\frac{1}{{{t}_{B}}^{2}}-\frac{1}{{{t}_{A}}^{2}})$(用字母M、F、L、d、tA、tB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x轴水平向右,y轴竖直向下,小球从O点水平向右抛出,运动轨迹经过A、B两点,A点的坐标和B点的横坐标已经标出,取g=10m/s2,则小球的初速度为1.6m/s,B点的纵坐标数值为4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