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一弹簧,其左端与墙壁相连,O点为弹簧原长位置,O点左侧水平面光滑.水平段OP长L=1m,P点右侧一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皮带轮与水平面在p点平滑连接,皮带轮逆时针转动,速度为3m/s.一质量为1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压缩弹簧(与弹簧不连接),弹性势能Ep=9J,物块与OP段动摩擦因数μ1=0.1;另一与A完全相同的物块B停在P点,B与皮带轮的摩擦因数μ2=$\frac{\sqrt{3}}{3}$,皮带轮足够长.A与B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释放A,求:
(1)物块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
(2)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运动的时间;
(3)A、B碰撞的次数.

分析 (1)从释放到与B碰撞前的过程,对A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即可求解物块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后A、B的速度.B获得速度后碰后B沿皮带轮向上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然后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分段求出时间,即可得解.
(3)B与A第二次碰撞,两者速度再次互换,此后A向左运动再返回时与B碰撞,B沿皮带轮向上运动再原速返回,重复这一过程直至两者不再碰撞.每一次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2μ1mgl,根据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列式求解A、B碰撞的次数.

解答 解:(1)设物块质量为m,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
Ep1mgl=$\frac{1}{2}$mv02
解得:v0=4m/s;
(2)设A、B第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A,vB,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A+mv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frac{1}{2}$mv02=$\frac{1}{2}$mvA2+$\frac{1}{2}$mvB2
解得:vA=0,vB=4m/s,
碰后B沿皮带轮向上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设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
a1=$\frac{mgsinθ+{μ}_{2}mgcosθ}{m}$=gsinθ+μ2gcosθ=10m/s2
运动的时间为:t1=$\frac{{v}_{B}}{{a}_{1}}$=0.4s
运动的位移为:x1=$\frac{{v}_{B}}{2}$t1=0.8m
此后B开始向下加速,加速度仍为a1,速度与皮带轮速度v相等时匀速运动,设加速时间为t2,位移为x2,匀速时间为t3
则有:t2=$\frac{v}{{a}_{1}}$=0.3s,x2=$\frac{v}{2}$t2=0.45m,t3=$\frac{{x}_{1}-{x}_{2}}{v}$=0.117s
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运动的时间为:t=t1+t2+t3=0.817s
(3)B与A第二次碰撞,两者速度再次互换,此后A向左运动再返回与B碰撞,B沿皮带轮向上运动再原速返回,重复这一过程直至两者不再碰撞.每一次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2μ1mgl,设第二次碰撞后重复的过程数为n,则:
$\frac{1}{2}$mv2=n×2μ1mgl,
解得:n=2.25,故两者碰撞的次数为6次;
答:(1)物块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为4m/s;
(2)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运动的时间为0.817s;
(3)A、B碰撞的次数为6次.

点评 本题首先要理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其次要准确把握每个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特别要掌握弹性碰撞过程,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两物体质量相等时交换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一艘船,船上的一个人在水面激起一列持续的水波,水波频率一定,另一个人站在岸边测量出水波经过50s到达岸边,并估测出两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约为0.5m,这个人还测出5s内到达岸边的波数为20个.试计算船离岸约有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B.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出的
C.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D.电荷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O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3m,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根水平细线一端固定在墙上A点,OB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l<lAB,l<H,g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sin37°=0.6,cos37°=0.8)
(1)求细线AB与OB上的张力.
(2)若OB的长度l=1m,剪断细线AB的同时,在竖直平面内垂直OB的方向上,给小球一个斜向下的初速度v0,为使小球恰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v0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描绘标有‘9V,5W’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要求测量从0V到9.0V的电压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3kΩ)    D.电压表V2(量程15.0V,内阻10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1)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和有效性,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英文字母即可)电流表B;电压表D;滑动变阻器E.
(2)下列图1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理的是B.

(3)实验前,某同学已连接好的部分电路如2,其中两个不当之处是①电键闭合②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在中间

(4)某同学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得两只灯泡L1和L2 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中Ⅰ和Ⅱ所示.然后又将灯泡L1、L2分别与电池组连成如图3所示电路.测得通过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0.30A和0.60A,则电池组的电动势为10.0V,内阻为6.7Ω(数值取到小数点下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学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阻力系数k(人骑车时所受阻力f与总重力mg的比值),他依次进行了以下操作:
A.找一段平直路面,并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
B.用较快的初速度骑车驶过起点线,并同时从车架上放下一团橡皮泥;
C.自行车驶过起点线后就停止蹬车,让其靠惯性沿直线行驶,记下自行车停下的位置;
D.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的距离s、起点线到终点的距离L及车架离地的高度h.
根据上述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橡皮泥放下后作平抛运动;
(1)自行车驶过起点线时的速度大小为s$\sqrt{\frac{g}{2h}}$;
(2)自行车在行驶中的阻力系数k=$\frac{{s}^{2}}{4hL}$(要求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来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求物体的平抛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平板竖直,记下斜槽末端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检测斜槽末端水平
B.让小球多次从同一位置上滚下,记下小球穿过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
D.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0=x$\sqrt{\frac{g}{2y}}$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v0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
E.如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如果取g=10m/s2
那么:(1)闪光频率是10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1.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受到一个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乙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力F的作用,两物体保持静止,则甲和乙之间、乙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F,0B.0,FC.2F,FD.F,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做的功为$\frac{1}{2}$mv2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v2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v2D.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μmg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