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辆长为l1 =" 14" 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v1 =" 8" 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一辆长为l2 =" 10" 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a =" 2" m/s2的加速度由东向西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前端相距s0 =" 240" m,当货车的速度达到v2 =" 24" m/s时即保持该速度匀速行驶,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
0.75 s
由已知客车长l = 14 m,它做匀速运动,v= 8 m/s
货车长d = 10 m,加速度为a = 2 m/s,两车开始相距s0 = 240 m,设经过t1时间两车车头相遇,并设想火车始终在做匀加速运动
则  v·t1          可得      t1=12 s   (4分)
此时货车的行驶速度为:
va t1 = 24 m/s (火车恰好达到最大速度,设想成立)(4分)
设错车时间为t2,则两车错车时刚好匀速错车
则    v·t2 v·t2 l1+ l2   (4分)
可得  t2 =" 0.75" s               (4分)
方法二:设经过t1时间货车速度达到v2,则:
   t1 = v2/a =" 12" s                                 (4分)
t1时间内,两车位移分别为:
x1 = v1 t1 =" 96" m     x2 = m  ∵x1 + x2  =" 240" m = s0
说明此时两车刚好前端相遇,则两车错车时刚好匀速错车(4分)
设错车时间为t2,则:
v1·t2 v2·t2 l1+ l2 (4分)
可得    t2 =" 0.75" s          (4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1—3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可看出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曲线运动
C.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
D.物体沿直线做往返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C点的正上方有A、B两点,已知AB=H、BC=h.一个物体从A点自由下落,同时有一个石块以初速度vo从C点竖直上抛,求:
(1)要使二者在B点相遇,应多大?
(2)改变的大小,使二者恰好不能在空中相遇,则石块最多能升多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
1)、甲、乙两车出发后何时再次相遇?
2)、在再次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应用设计题

甲质点在t=0时刻从O点右方2m处出发,向右做速度为0.5m/s的匀速直线运动,乙质点在t=1s时刻从O点出发,向右做速度为2m/s的匀速直线运动,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试在图(4)中作出两质点运动的s-t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2分)4×100m接力赛是奥运会上最为激烈的比赛项目,有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处作了标记,当甲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立即起跑(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及人的反应时间),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设乙起跑后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若 =16m,乙的最大速度为8m/s,并能以最大速度跑完全程,要使甲、乙能在接力区完成交接棒,则乙在听到口令后加速的加速度最大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曲线为一段圆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不一定做直线运动B.质点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C.质点运动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质点在t1时刻离开出发点最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看出 (     )
A.乙比甲早出发,甲比乙先到达距出发点x0
B.甲比乙早出发,乙比甲先到达距出发点x0
C.t=0时刻,甲、乙的速度均为零
D.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车的速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物体运动的图象,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解释是
A.物体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B.物体开始静止,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C.物体先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最后静止
D.物体开始时静止,然后反向运动,最后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