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上并保持静止,其中A带正电,电荷量大小为q,B始终不带电.现在A、B所在空间加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A、B开始向上运动,从开始运动到A和B刚好分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A、B分离,场强大小至少应为$\frac{mg}{q}$
B.要使A、B分离,场强大小至少应为$\frac{2mg}{3q}$
C.物体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直减少
D.物体A和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分析 A和B刚分离时,相互之间恰好没有作用力,则B受到重力mg和电场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时B的加速度和A的加速度,说明弹簧对B有向上的弹力.对于在A与B分离之前,对AB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合力的变化得出加速度的变化,结合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
隔离对B分析,抓住刚分离时压力为零得出B的加速度,结合A、B加速度相等求出弹簧的弹力,通过胡克定律得出初末位置弹簧的形变量,从而得出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 解:A、B、开始时,A与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弹力:F=2mg.压缩量${x}_{1}=\frac{2mg}{k}$;
加电场后,对AB整体分析,qE+F-2mg=2ma,即:qE=2ma,$a=\frac{qE}{2m}$,可知电场力越大,二者开始时是加速度越大;
开始整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运动后,弹簧的弹力F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
A与B刚分离的瞬间,A、B仍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且AB间无相互作用力.
由于电场力越大,二者开始时是加速度越大,则二者分离的越早;反之,电场力越小,二者分离的越晚;若二者刚刚能够分离时,电场力最小.电场力最小,则电场力做的功也最小,所以在电场力做功最小的情况下,二者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恰好为0.
以B为研究的对象,B开始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与A分离后,速度为0,则开始向下做简谐振动,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与最低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最高点的加速度:
$a′=a=\frac{qE}{2m}$,方向向下;
分离时由于A与B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A的加速度也是a′,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mg-qE
联立以上方程得:qE=$\frac{2}{3}mg$
所以:$E=\frac{2mg}{3q}$.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B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受到A对B的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对B于弹簧组成的系统始终做负功,所以物体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一直减少.故C正确.
D、设A与B分离时弹簧的弹力向上,大小为F′,则对A与B组成的整体:
2mg-qE-F′=2ma′
解得:F=$\frac{2}{3}mg$
可知,在A与B分离前,弹簧的弹力始终对A与B的整体做正功,同时,电场力的方向向上,始终做正功.所以物体A和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始终增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关键在于分析B和A刚分离时A、B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弹簧的状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来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BCD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b,ra=rb
(3)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C
A.ma•ON=ma•OP+mb•OM      B.ma•OP=ma•ON+mb•OM
C.ma•OP=ma•OM+mb•ON      D.ma•OM=ma•OP+mb•O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需用滑动变阻器.
(1)现有两种滑动变阻器:(A)1000Ω,0.1A;(B)10Ω,2.0A;实验中应选用B;(填写所选变阻器前的字母).如果不选用该滑动变阻器,将导致测数据过于集中,误差较大.
(2)如果某同学断开电键后,对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进行调零,然后和合上电键,进行实验,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该同学所连接的实验电路是图(2)中的哪一个实验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测定小物块P与半径为R的圆形转台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小宇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进行如下操作:
(1)用天平测得小物块P的质量m;
(2)测得遮光片宽为d,伸出转台的长度为L(d<<L);
(3)将小物块P放在水平转台上,并让电动机带动转台匀速转动,调节光电门的位置,使固定在转台边缘的遮光片远离转轴的一端恰好能扫过光电门的激光束;
(4)转动稳定后,从与光电门连接的计时器读出遮光片单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5)不断调整小物块与转台中心O的距离,当距离为r时,小物块随转台匀速转动时恰好不会被甩出.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转台旋转的角速度ω=$\frac{d}{△t(R+L)}$,小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d}^{2}r}{△{t}^{2}{(R+L)}^{2}g}$,实验中不必要的步骤是(1)(填步骤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同学将量程为200μA、内阻为500Ω的表头μA改装成量程为1mA和10mA的双量程电流表.电路如图(a)所示,定值电阻R1=500Ω,R3=25Ω,S为单刀双掷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1)表笔A的颜色为红色(填“红”或“黑”)
(2)将开关S置于“1”挡时,量程为10mA;
(3)利用改装的电流表进行某次测量时,S置于“2”挡,表头指示如图(b)所示,其计数为0.8mA.
(4)定值电阻的阻值R2=22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距l的两小球P、Q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P球以初速度v0向Q球水平抛出,同时由静止释放Q球,两球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空气阻力、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及两球相碰的机械能损失均不计.则(  )
A.若v0较小,两球不能相碰
B.两球可能有多次相碰
C.两球相碰后的首次落地间距可能为(2v0$\sqrt{\frac{2h}{g}}$-l)
D.两球相碰后的首次落地间距可能为(3v0$\sqrt{\frac{2h}{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宇宙空间有一些星系距离其它星体的距离非常遥远,可以忽略其它星系对它们的作用.今有四颗星体组成一稳定星系,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行,其中三颗星体A、B、C位于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沿外接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第四颗星体D位于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四颗星体的质量均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星体A受到的向心力为(3+$\sqrt{3}$)$\frac{{G{m^2}}}{a^2}$B.星体A受到的向心力为(3+2$\sqrt{3}$)$\frac{{G{m^2}}}{a^2}$
C.星体B运行的周期为2πa$\sqrt{\frac{a}{{(1+3\sqrt{3})Gm}}}$D.星体B运行的周期为2πa$\sqrt{\frac{a}{{(3+\sqrt{3})G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一个顶角为90°的斜面体M置于水平面上,它的底面粗糙,两斜面光滑,两个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α<β,将质量相等的A、B两个小滑块同时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在两滑块滑至斜面底端的过程中,M始终保持静止.则(  )
A.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小于三个物体的总重力
B.两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相同
C.两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三个物体的总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密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B.PM2.5 (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C.在各种晶体中,原子 (或分子、离子) 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D.一定之类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压强不变,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撞击容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一定减少
E.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 (r>10-9m) 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