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加速度为1m/s2,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分析 加速过程的末速度为匀速运动的速度,也是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加速5s后的速度,根据公式x=$\frac{{v}_{0}+v}{2}t$求出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把三段时间相加即为总时间.根据位移公式求出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和匀速运动的位移,把三段位移相加即为总位移,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为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加速5s后的速度为:v=a1t1=2×5=10m/s
匀减速过程的初速度为10m/s,末速度为零,
对于匀减速运动,由x3=$\frac{v+0}{2}{t}_{3}$,
得:t3=$\frac{2{x}_{3}}{v}$=$\frac{2×50}{10}$s=10s
从甲站到乙站的总时间为:t=t1+t2+t3=5+120+10=135s
匀加速过程的位移:s1=$\frac{1}{2}{a}_{1}{t}_{1}^{2}$=25m
匀速过程:s2=vt2=10×120=1200m
全过程:s=s1+s2+s3=1275m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overline{v}$=$\frac{s}{t}$=$\frac{1275}{135}$=9.44m/s
答: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是9.44m/s.

点评 本题是一道多过程的问题,要知道加速过程的末速度为匀速度运动的速度,也是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本题也可以用v-t图线求解,更形象直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A、B是两个质量分別为m1、m2的圆柱形小物体,且m1>m2,将它们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柔软细绳两端.C、D是置于A物体一侧,相距为h的两个沿A物体下落方向摆放的计时光电门,利用这两个光电门,可以分别测量物体A经过C、D位置时的时间间隔△t1和△t2
(1)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除题中已知量m1、m2、h、△t1和△t2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圆柱体A的高度L;
(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需满足等式(m1-m2)gh=$\frac{1}{2}({m}_{1}+{m}_{2})[(\frac{L}{△{t}_{2}})^{2}-(\frac{L}{△{t}_{1}})^{2}]$;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其中一项有效的措施是:保持C、D两光电门的竖直高度差h不变,将C、D一起上下移动.你认为向下(填“向上”或“向下”)移动才能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小车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M远大于(填“远大于”或“远小于”)m.
(2)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6cm,x5=9.60cm,x6=10.24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64m/s2.(交流电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实验得到如图3①所示的图象,造成当M一定时,a与F不成正比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4)重新平衡摩擦力后,验证外力一定时,a与M的关系:通过多次实验,甲、乙两同学利用各自得到的数据得到a-$\frac{1}{M}$的关系图象,如图3②乙所示.该图象说明在甲、乙两同学做实验时甲(填“甲”或“乙”)同学实验中绳子的拉力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伍德(G•Atwood 1746-1807)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同学对该装置加以改进后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

(1)实验时,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质量均为M(A的含挡光片、B的含挂钩)的重物用绳连接后,跨 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挡光中心(填“A的上表面”、“A的下表面”或“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
②在B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块C,让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中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t.
③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则重物A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frac{d}{△t}$.
(2)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mgh=$\frac{1}{2}$(2M+m)($\frac{d}{△t}$)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图丙中测出光电门的宽度为7.25mm.
(4)验证实验结束后,该同学突发奇想: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不断增大物块C的质量m,重物B的加速度a也将不断增大,那么a与m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a随m增大会趋于一个什么值?请你帮该同学解决:
①写出a与m之间的关系式:a=$\frac{mg}{2M+m}$(还要用到M和g);
②a的值会趋于重力加速度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图(1)为“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装置,图(2)为实验中所打出的一条纸带,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中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B
A.若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则电源用220V、50Hz的交流电源
B.应先通电打点,后松开纸带
C.重锤只要选用体积很小的就行
D.本实验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一定小于动能的增加量
(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0Kg,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O为起始点,A、B、C为相邻的点,测得OA=0.78cm、OB=1.79cm、OC=3.14cm,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重物在B点时的动能EKB=0.174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由于阻力的影响.
(3)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描绘v2-h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D为直流电动机,其电枢线圈电阻R=2Ω,限流电阻R′=3Ω.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示数为0.3V.求: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大小;
(2)电动机输入的电功率、转变为热量的功率和输出机械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将电流计G改装成电压表和电流表.下面是他们的改装的原理图.其中甲图对应的是电流表表,要是它量程加大,应使R1减小(填“增大”或“减小”);乙图对应的是电压表表,要使它的量程加大,应使R2增 大(填“增 大”或“减小”);现在实验小组要将电流计G(满偏电流为2mA,内阻为100Ω)改装成量程为3A的电流表,则应与阻值为0.067Ω的电阻相连接;若将此电流计G 改装成量程为6V的电压表,则应与阻值为2.9×103Ω的电阻相连接.(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已知A、B、C为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间的距离为了1m,BC间的距离为了2m,一物体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求:物体的加速度和通过C点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确定了v-t图象中的两点,即可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因此实验只需测出两组数据
B.作v-t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
C.作出的v-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曲线曲折也可以
D.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